社評

社評:港成中美角力戰場 惡鬥之下豈有完卵

【明報社評】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下稱《法案》),北京傳召美國駐華臨時代辦,強烈抗議美方干涉內政,一旦《法案》正式成為法例,中方將採取「有力措施堅決反制」。中美角力正酣,部分人對《法案》有不切實際幻想,以為這是所謂的「game changer」,想像華府會助香港實現民主。回歸政治現實,《法案》不過是讓白宮有多一張牌向華索價,對香港卻是有害無益。對外方面,《法案》增加了外資在香港面對的不確定因素,有損香港經濟利益;對內方面,《法案》標誌香港成為中美角力戰場,兩強惡鬥之下豈有完卵,香港必是輸家,爭民主、護自由、促民生之路只會更艱難。

兩院通過對港法案

對香港有害無利

反修例風暴持續,暴力破壞變本加厲,國際輿論亦出現了微妙變化,在批評警方執法之餘,亦對嚴重暴力破壞行為有更多批判。本周,聯合國人權事務專員辦事處便對香港示威活動中,部分人訴諸極端暴力深表關注,呼籲參與示威各方放棄及譴責使用暴力。這跟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今年8月和10月先後兩度開腔,將側重點放在批評警方之上,取態明顯有別。然而放眼華府政界,情况卻不一樣。

繼眾議院之後,美國參議院周二也通過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和《保護香港法案》。參眾兩院各自的《法案》版本有一些差別,例如參院方案提到,作為「政策宣言」,美國支持香港實現「雙普選」,亦會聯同盟友推動香港自由人權,云云,然而必須留意,「政策宣言」本質是立場宣示、擺擺姿態,參眾兩院《法案》內容實質大同小異,核心有二:一是要求國務院每年向國會提交報告,檢視香港人權和自治狀况,考慮是否繼續根據1992年的《香港政策法》,將香港視為單獨關稅區,在經貿等方面將香港與中國大陸區別看待;二是制裁在香港違反人權的本地和內地官員。至於《保護香港法案》,則是禁止向香港警方出售催淚彈等裝備。

參眾兩院稍後將就《法案》協商統一版本,呈交總統特朗普,《法案》 一經總統簽署便將正式生效。觀乎北京反應,態度也相當強硬,並非一般例行抗議。中央先後有6個機關部門發聲,除了外交部開腔抨擊美方干涉內政,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亦強烈譴責,在「議會對議會」的對等層次抗議。外交部傳召美國駐華大使級臨時代辦嚴正交涉,反映北京視之為一宗外交大事,事涉國家主權,必須嚴厲警告美方,倘若《法案》正式生效,中方將採取「有力措施堅決反制」。

在香港,部分人對美國和《法案》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美國是「民主救星」、香港繁榮穩定「取決」於美國,有了《法案》這個「殺手鐧」,北京就會「跪低」,云云,然而由想像回歸到現實,《法案》的通過,只標誌香港正式成為中美角力戰場。世上沒有戰場可以安然無恙,最終必然是體無完膚,美中在港激烈角力曠日持久,輸的一定是香港,港人所希望的民主自由和繁榮穩定,只會變得難以企及。

華府為了一己利益轉軚出賣盟友,可謂罄竹難書。平情而論,《法案》也看不到有何幫助香港自由民主的殺手鐧。若說制裁「侵犯香港人權」的官員,美國早有《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可用,華府如果真的有心出手,根本毋須靠《法案》;單獨關稅區方面,當年華府有此安排,最大目的是為了保障美商利益,方便利用香港作為跳板,在中國大陸拓展利益。港美經貿交往緊密,真的取消香港單獨關稅區地位,也會嚴重損害美國利益,何况香港的自由貿易地位,並非華府說了算,看不到其他外國政府會考慮這樣做,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當然,就像1990年代美國逐年審視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一樣,《法案》要求美國國務院每年審視香港狀况,確認美國視香港為單獨關稅區的安排,無可避免會增添外資在港所面對的變數,長遠有可能令一些外資放棄以香港作為根據地,然而諷刺的是,不少看好內地長遠前景的外商,大有可能直接跑到上海、深圳又或大灣區。中方對《法案》反應強烈,並不是因為《法案》無比厲害令北京叫痛,而是不滿美方公然干涉內政侵犯主權。中美貿易戰對兩國經濟構成不少壓力,然而北京面對白宮一再加徵關稅,在核心利益問題上仍然寸步不讓,很難想像北京會因為《法案》而「跪低」。

增添對華施壓工具

美為己利非港民主

數天前,白宮還強調中美貿易談判接近擬定首階段協議,然而就在參院通過《法案》當天,特朗普又改口風,表示中方要達成「為我喜歡」的協議,否則將向中國貨徵收更高關稅,不排除特朗普是想利用是否簽署《法案》一事,作為中美貿易談判籌碼。對白宮來說,《法案》提供了多一項對華施壓的工具,然而施壓目的並非真的為了香港自由民主,而是為了美國自身利益。華府大打「香港牌」,不僅無助香港民主自由,反而只會幫倒忙,令北京戒心更大、進一步收緊對港政策。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相關字詞﹕明報社評結集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