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社評:危城百日港未見出路 暴力不息各方須反思

【明報社評】反修例風暴百日,香港未見出路,汽油彈、催淚彈蹤影處處,社會兩極化加劇,地區衝突愈演愈烈,政府回應未符民情,警方執法屢惹爭議,遏止暴力未許樂觀。來到這一刻,各方都應該靜心反思,怎樣做才是為香港大局着想。暴力只會帶來破壞,不能解決問題。當暴力變本加厲,最新民調仍未見到社會與暴力清晰切割,社會上下有需要反問,究竟什麼樣的暴力才是「不能容忍」;當民調反映近半市民「完全不信任」警方,警隊亦應反思,如何執法才能服眾;當逾七成市民認為政府回應不足,要求當局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政府亦須反思如何進一步回應民間訴求,為止暴制亂釜底抽薪。

社會須嚴肅思考

容忍暴力到何時

短短百日,香港變得令人陌生,和平安寧彷彿是「奢望」,不少人覺得政府未有回應訴求,感到沮喪;每逢周六周日必生暴力亂事,同樣令很多人感到無奈無助,不知香港何去何從。回首過去10多個星期,暴力不斷升級,無論激進示威者還是警員所用的武力,都是自從六七暴動以來所未見。警方本月迄今所用催淚彈數目,幾乎是之前兩月總和,反映警隊應對策略愈來愈強硬,可是暴力事件不僅未見收斂,反而愈演愈烈。就在數周前,相信絕大多數市民仍沒有想過,投擲汽油彈和縱火等場面,如今幾乎成為了暴力衝擊的「指定動作」。

由鐵枝、彈珠到縱火,小撮暴力分子的攻擊手段愈來愈足以致命,至於警方發射催淚彈、布袋彈和橡膠子彈,現在也儼如「例行公事」。暴力事件在各區「遍地開花」,不同意見的人屢起衝突,單是過去數天,淘大花園、金鐘、北角和炮台山一帶,都發生市民爭執武鬥場面,折射民眾對立愈來愈尖銳,看法亦愈來愈兩極,以周末衝突為例,不滿警方的,談的是警方「選擇性執法」、對白衣人「袖手」;不滿「黑衣人」的,談的是灣仔黑衣人圍毆不同意見市民,受害者送院一度危殆。有議員形容,很多人只看自己想看的片段。社會撕裂如此,令人嘆息不已。

最近一個月,社會不少人公開呼籲停止暴力,然而現實是除了8月底「相對和平」的一周,暴力烈度持續惡化。剛過去的周日,單是政府總部一帶,便有超過80枚汽油彈橫飛;在灣仔,有兩名交通警員遭至少3枚汽油彈攻擊,一度拔槍示警。警察隊員佐級協會反應強烈,認為現場警員面對有組織的汽油彈攻擊,有權使用「相應武力或武器」保護自己和他人,包括以實彈槍械制止。汽油彈是足以致命武器,就算不滿警方執法,也不代表可以「殺人雪恨」,暴力上升至這樣的烈度,已不可能再以「傷物不傷人」等說辭去合理化;至於警方亦必須緊記,絕對不能隨便使用致命武力。根據警隊指引,警員為了控制局面,使用武力程度可以比對方高一個層次,可是當下事態暴力程度,已經來到隨時可以死人的臨界點,警方必須冷靜理智,避免擦槍走火。

反修例風暴持續3個月有餘,香港仍然困在死胡同。本報委託中大所作的9月份最新民調顯示,儘管愈來愈多聲音認為暴力不可取,然而社會仍未與暴力劃清界線,認同參與抗爭活動一定要堅守「和理非」(和平、理性、非暴力)原則的比例進一步下降,由上月近72%,跌至不足七成,較6月中的近83%,差距進一步擴大。雖然過去一個月激進暴力顯著升級,然而認為「示威者使用過分武力」的比例,與上月並無顯著變化。

政治問題政治解決,暴力只會帶來破壞,衍生更多暴力,令事態變得更糟。暴力容易令人產生錯覺,以為用武力可以令對手呼呼叫痛退讓一兩步,驟眼看似「有效用」,卻忽略暴力帶來的長遠破壞,當人人都覺得暴力是達至目的之手段,社會秩序就會瓦解,以後不會再有人講規矩談文明,反正遊戲規則就是「拳頭出真理」。社會不應高估武力的短暫作用、低估「和理非」抗爭的長遠力量,民調反映社會仍未認清暴力的長遠傷害。如果過去數周出現的汽油彈和縱火破壞,仍被視為「可以接受」的暴力程度,社會上下有必要思考,究竟要到什麼地步才是「不能容忍」。

政府須回應民情

警方要躬身自省

社會各界需要認真思考暴力的問題,警方和當局亦應反思怎樣做才能真正有效止暴制亂。警方執法屢惹爭議,最新民調顯示,逾七成人認為警方過分使用武力,若以10分代表「完全信任」,受訪者對警方信任度平均分僅為2.89分,近五成受訪者給予0分,即完全不信任。警方執法公正專業受到嚴重質疑,有必要躬身自省;本月初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宣布4項行動,包括正式撤回修例,然而七成半受訪者認為並不足夠,當中七成人認為最低限度須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撤回修例和獨立調查,是化解危機兩把鑰匙,政府應就反修例風暴展開獨立調查,回應民情。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相關字詞﹕明報社評結集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