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

社評﹕「大刁」告吹誠可惜 動盪持續伏危機

【明報社評】今年全球最大規模新股、啤酒生產商百威亞太以「市况考慮」為由,擱置在港上市計劃。吸引更多國際企業來港上市,是港交所訂下的今年工作重點,百威亞太擱置上市,對港交所是一次挫折,亦給本港新股市場潑了一盆冷水,有可能打擊日後大型新股的招股氣氛,不過細察事情始末,很大程度與百威亞太估值過高及大戶壓價有關,與香港整體新股市場環境及修例爭議動盪,並無明顯關係。當前香港需要的是盡快回復穩定,避免損及經濟基本面,盡力做好自己提升競爭力,只要經濟金融基礎保持良好,未來不愁沒有機遇。

百威擱置上市無關時局

散戶吃虧暴露機制漏洞

百威亞太的母公司是全球最大啤酒生產商百威英博,旗下擁有逾50個啤酒品牌,在中國、澳洲、韓國等地的啤酒銷售額均排名第一。百威亞太原定計劃在港上市,集資650億至764億元,論規模足以躋身本港新股史上前5位。近期港股每日成交金額不足800億元,市場人士原本期望百威亞太上市,可為港股打一支強心針,未料臨門一腳告吹,反而成為本港歷來最大宗新股擱置事件,令市場人士相當失望。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尊重百威亞太的決定,同時強調今次屬個別事件,與香港新股集資市場沒有直接關係。

連同早前有意集資近100億元的亞太區物流地產平台ESR Cayman,港交所在個多月內接連失落兩宗大型IPO,有人關注本港是否失去對大型新股的吸引力,以及港交所全球集資額排名今年會否三甲不保。有意見甚至認為,兩宗IPO流產與反修例風暴引發社會動盪有關,然而觀乎過去一個月港股走勢,未有證據顯示反修例風暴顯著影響市場投資氣氛。5月初中美貿易戰惡化,恒指短短一個月跌逾3000點,ESR Cayman以市况欠佳為由擱置上市,並非難以理解,至於百威亞太上市告吹,則明顯與公司策略有關。僅因時間上的巧合,就將兩間公司擱置上市加以政治解讀,慎防流於穿鑿附會。

近年百威英博不斷透過併購擴張版圖,負債沉重,將亞太業務上市,有助「吸水」紓困,問題是百威方面將公司估值推得太高,部分機構投資者認為以每股40元作為招股下限不合理,出現壓價及「抽飛」情况,分析師批評百威方面未能為新股作合適定價,才是上市失敗主因,「市况欠佳」僅為藉口。今次百威亞太在港招股,很多散戶不惜以高昂的孖展利息借錢認購,未料最後一刻擱置上市,大批散戶平白損失孖展利息,反觀百威方面卻從中獲得豐厚利息,對散戶並不公道,反映上市機制存在漏洞,港交所應盡快研究縮短IPO由招股到上市的時間,令散戶毋須提早繳款,支付多天的孖展利息。

上半年本港共有84隻新股上市,集資約700億元,按年增長35%,全球排名第三。雖然李小加對下半年本港新股市場仍然充滿信心,預期排隊上市企業依然眾多,然而今次港交所與百威亞太這宗「大刁」擦身而過,對市場氣氛難免有所影響,未來上市新股有可能要降低集資規模。市場人士對於阿里巴巴下半年來港作第二上市,原本寄望甚殷,希望可以帶動更多中資科網股來港上市,然而近日市場卻傳出,阿里巴巴因應港股表現平平,有意將來港上市集資規模削減一半至100億美元。

做好自己爭取機遇

港須盡快穩定局勢

去年港交所改革上市機制,迄今一年有餘,當中有得有失。作為重點的同股不同權改革(俗稱W股),成功吸引小米和美團這些有分量的內地科企來港上市,然而後勁不繼,超過半年未見再有W股上市;吸引外國大型上市企業來港作第二上市的大計,至今更未「開齋」。相比之下,鼓勵未有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的改革措施,成績算是較為理想,目前香港是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新經濟企業是兵家必爭之地,香港既要跟紐約倫敦等國際金融中心競爭,亦要應付滬交所科創板等新對手的挑戰。港交所必須快馬加鞭,積極吸引更多外國科技企業來港作第二上市,同時致力完善上市機制、提升效率和競爭力,諸如無紙化一類改革,實在沒理由一拖廿年。

花無百日紅,市場有起有落,外圍因素更是無法控制,當前香港最重要是做好自己。修例爭議引發社會動盪,雖然金管局未見資金有明顯外流情况,然而動盪不安長期持續,除了影響外國企業和投資者觀感,亦有可能傷及經濟基本面,倘若局勢惡化失控,不排除真的會出現資金外流危機。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提到,社會動盪對零售業的影響正漸漸浮現,呼籲政府早日和平解決問題,讓社會秩序重回正軌。政府有責任採取更多舉措回應訴求,盡快穩定局勢。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相關字詞﹕明報社評結集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