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自由遊戲是什麼?(二)

文章日期:2023年03月14日

【明報專訊】上期我們介紹了「工作」、「疑似遊戲的工作」和「指導遊戲」。這期我們繼續介紹「引導遊戲」和「自由遊戲」。

引導遊戲提供大量由孩子作主的空間。家長會提供概括的框架、多樣化的物料和有彈性的環境。孩子可以在框架下探索眼前的物料和身處的環境。孩子甚至可以為框架加插內容,訂立自己的目標。家長在孩子探索時細心觀察,並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孩子注意力,幫助孩子完成自己訂立的目標。例如:家長把不同顏色、不同粗幼、不同長短的毛毛鐵線放在桌子上,並在桌上放一些圖片,圖片上印有用毛毛鐵線繞成的圖案和動植物。孩子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創作。家長有時會引導孩子注意桌上的圖片,並幫助孩子發現可以用不同的毛毛鐵線拼出更複雜的東西。家長可特別鼓勵孩子創作自己喜歡的東西,孩子亦可通過這個活動訓練小手肌。由於孩子可以按自己的興趣、想法和志向創作,會顯得分外投入,亦會特別記得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技巧。

孩子主導 家長「積極不干預」

自由遊戲是完全由孩子主導的活動。孩子決定做不做、做什麼、與誰做、如何做和何時做這些活動。家長打定主意,「積極不干預」孩子的行為。例如:家長把不同顏色、不同粗幼、不同長短、不同種類的素材,包括毛毛鐵線、積木、泥膠、膠片、紙張、樹枝、樹葉、貝殼和石頭等,全都放在桌子上,任由孩子自己選擇,自己創作。孩子可以按喜好製作自己喜歡的東西,但亦可以運用這些素材去做別的事情,例如拋樹枝、用膠片為陽光「染色」、用石頭敲打貝殼等。孩子未必可以通過這個活動訓練小手肌,因為孩子可以決定用桌面上的素材做別的事情,但孩子可以從「自選活動」中,發現拋樹枝的竅門,黃光和綠光加起來會成藍光,不同大小的貝殼會發出不同頻率的聲音。簡單來說,孩子未必能夠學到家長想孩子學到的東西,但孩子可以從自由遊戲中,深刻地學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和技巧。

自由遊戲是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孩子亦可以從其他類型的遊戲甚至是工作中學習和成長。所以,家長需要認清自由遊戲、引導遊戲、指導遊戲、疑似遊戲的工作和工作的分別,讓孩子「遊戲有時、工作有時」,在不同活動中汲取不同的養分!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0期]

相關字詞﹕自由遊戲 親子筆陣 家庭有教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