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孩子心:找出孩子行為成因

文章日期:2022年01月25日

【明報專訊】媽媽形容文仔(化名)升中後變得愈來愈懶散、沒有責任感、欠交功課當成等閒之事。另外,文仔在學校一直很想參加某項課外活動,但因表現平平,而沒有入選。各方因素下,文仔漸漸失去了動力,加上早前以網課形式上課,多了接觸電腦和網絡,自然也多了時間打機。

問題看似排山倒海,父母感到茫然,常常問:「我該先解決哪個問題?如何才能快點解決到?」

「沒完沒了」糾正 虛耗心力

當孩子的成長停滯不前時,如果父母打算逐一糾正孩子的行為,這種「沒完沒了」的感覺,反而更虛耗父母的心力。所以,父母需要先找出孩子行為背後,核心要處理的狀况。父母可以:

1. 了解孩子內心的需要:

為何孩子愛上打機?文仔父母說:「佢打機其實打得幾好,喺入面係leader(領袖)來的!」他們發現因為文仔在虛擬的遊戲世界中,經歷到現實世界未能經歷的成功感,這使他們有新角度去看到孩子的需要。

2. 聆聽孩子在學習上的困難:

學習成績未如理想,可能是孩子未能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也可能是受到從前挫敗的經驗影響,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設限。所以除了督促孩子勤加溫習,也可以聆聽孩子遇到的困難,尤其中學階段更需要了解自己學習上的阻力,從而尋找適切的學習方法和調整學習策略。

3. 理解進步必須是循序漸進:

對於學習動力低的孩子來說,如果一直告訴他們情况有多糟,再不改善就會怎樣,這只會再加重孩子的無力感,令他們更難提起勁。當孩子願意作出改變時,引導孩子將目標拆細,制訂明確和可達到的行動,幫助他們先建立能力感和成功感。

鼓勵體諒 重燃孩子希望感

其實,很多孩子出現放棄、沉溺的行為,可能是因為他們失去了一種對自己、對現况的歡欣期盼(joyful expectation),在過往努力嘗試的過程中,經歷不如人意的結果、身旁人對他們的誤解等,耗盡他們內在的希望感。讓這代孩子意識自己內心所渴求的,讓他們發現在現實世界裏,他們都可以更好,能夠被體諒、被重視時,自然孩子也能勇於挑戰難關。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同行呢?來看看這個實例分享:

《進入青春期,暴風真的會來臨嗎?》

bit.ly/3FN7VIX

文:陳志耀

(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2期]

相關字詞﹕打機 網課 陳志耀 解鎖孩子心 親子筆陣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