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辦法:李安迪善用科技 轉型電子教學 IT達人創建無縫學習環境

文章日期:2021年07月13日

【明報專訊】2003年的SARS、2009年的豬流感,到最近的新型冠狀病毒,香港都經歷了一場大規模的停課,在這3段關鍵時期,IT達人李安迪,分別以學生、教師和校長身分面對停課帶來的挑戰。在不同身分上,他對運用科技成就教與學,都別有一番深切的體會和見解。

文︰沈雅詩

2003年SARS爆發,李安迪還是一個修讀生物科的大學生,「當時停課真的沒什麼可做,又不像現在有視像課堂,頂多電郵PowerPoint、筆記給你,所以很清閒的,可經常相約同學BBQ」。但6年後,他已經是慈幼學校課程統籌兼資訊科技統籌主任,因豬流感肆虐,在停課下他初嘗到科技締造無縫學習環境的甜頭。

未雨綢繆 着手添電子學習裝置

李安迪憶述,那個年頭,電子學習風氣還未盛行,以致豬流感殺到時,大部分學校只做到郵寄功課給學生,再請家長交回學校讓教師批改,「其實很多時學生都不懂做的,因為沒有上堂,沒學過」。反之,這位主任卻未雨綢繆,在風平浪靜之時,已經着手為學校建構有利的電子學習環境。

「因為我知道,當互聯網一普及,世界便會走得很快,所以一定要早作準備。」於是他膽粗粗向一個基金申請資助,想不到獲批200萬元,於是幫學校買了一批手提電腦,全校鋪設Wi-Fi網絡,也添置了一台高階的伺服器,並安裝遠程桌面(Remote Desktop)工具。這樣,師生只需要在有網絡連接的地方,隨時隨地透過遠程桌面戶口,便可使用校內電腦軟件。受惠於這些科技,當豬流感突襲停課,慈幼學校也可輕鬆應對,「學生可以順暢地連線去學校的內聯網看短片和講義,繼續學習和交電子功課」。

進修IT 為「做好呢份工」

李安迪笑指自己並非「鐵板神算」,只因當初要增值,參加了微軟的教師培訓計劃,從中學到很多電腦上的知識,也擴闊了思維和眼界。

李安迪的名字,一直與「電子學習」、「STEM」、「運算思維」等字眼扯在一起,他亦曾擔任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科技教育委員會委員及「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專家小組成員。但不說不知,原來他的學位教師教育文憑是主修中文的,初出茅廬時,獲慈幼學校時任校長聘請作為數學科和電腦科教師,「校長說我年輕,對電腦一定有認識」。李安迪唯有硬着頭皮接受任務,亦為了「做好呢份工」,展開了他IT進修的「神奇之旅」。

創意教學 比引入硬件重要

由微軟卓越老師計劃(Microsoft Valued Teacher,MVT)晉身至創新菁英教育家計劃(Microsoft Innovative Educator Expert,MIE Expert),浸淫IT教育10多年,李安迪體會最深的是,推動電子學習,不在於硬件設備有多完善、多先進,而是視乎教師是否懂得通過科技,引入創意教學法,提升教學效果。

去年7月1日,李安迪來到天主教領島學校履新,今回換上校長的身分,他決定統整以微軟的Teams作為視像課堂和派發、收集功課的平台,既可減省行政工作,亦因為它能加插小遊戲和短片,有助增加課堂的互動。就是這一個微小的改動,已足以令教與學更有成效。

疫症成為教學轉型契機

今場疫症,為學界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但李安迪認為,同時也是一場契機,讓同業更善於應用科技,「科技是要促進教師轉型,不要再用80年代的教學模式,去教21世紀的學生,否則只是浪費時間」!他補充,當科技締造了無縫學習環境,學生可以在家自學,再通過線上評估,教師便可即時拿到數據,知道學生學得怎樣,他們已掌握的,教師毋須再多花唇舌;反之,教師應該發揮專業,分析和處理學生的弱項,從而調整教學策略。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4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