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靜心:透過遊戲學習 改善情緒 聽樹心跳練呼吸 小孩也靜觀

文章日期:2021年06月29日

【明報專訊】無論你在社會上擁有什麼身分、學歷高或低,當成為新手家長之時,面對種種育兒難題,總有迷惘的時候。註冊社工馬學駿(Stephen)和黃語恩(Svah)和很多爸媽一樣,5年前在他們的女兒出生時,為了照顧她令夫妻倆身心俱疲,幸好在最苦惱時接觸到「靜心」(Mindfulness,又譯作靜觀),從中得到方法紓緩壓力,他們更透過靜心遊戲讓孩子更專注和有耐性,大大提升親子關係。

(註︰受訪者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文︰顏燕雯

Stephen和Svah育有兩名女兒,大女心心今年5歲,幼女菁菁2歲。Stephen自設公司為社區提供社工服務,對象主要是青少年,Svah則是幼稚園駐校社工,當心心出生後,Stephen將近八成時間用來湊女,可說是大半個全職爸爸。不過,原來「爸爸」這份工並不易做,「除了照顧孩子起居飲食,心心晚上常常難入睡,又容易醒,我們經常要半夜起牀,太太要上班,日間我也要處理公事,令我們感到很吃力」。於是Stephen毅然修讀了8星期「靜觀認知治療」課程,從中學到如何紓緩壓力。他又把這套方法轉用到與妻子的日常關係上,發覺自己情緒平穩了,而整個家庭關係也有所好轉,後來他與太太便開始想如何把這套方法用於女兒身上。

看自然景物 平穩心情

一直以來,靜心多是針對成人的訓練,如Stephen修讀的靜觀認知治療或靜觀減壓,旨在察覺自我,讓自己出現情緒時,能夠察覺得到並懂得調適處理。但對小朋友來說,還未有一套完善的靜心訓練系統,本地偶有非牟利團體推出類似的兒童課程,但給5歲以下孩子的靜心活動便絕無僅有。夫婦倆最初會帶着只有1歲的心心到戶外,看看大自然的景物,聽聽鳥聲風聲水聲。Stephen說,當時他問女兒:「你看,水是怎樣流動呀?」、「你看,那裏有波浪呢!」女兒竟然定神地看着水滴從高處滴下的情景,又想伸手去觸摸濺到她手上的水點。「那一刻,我覺得我與她是同步的,即使很多時候她在聽,我在講,但主要是用這種聲音導航的模式來跟她做靜心。」各種活動,旨在讓孩子找回平穩的心情,日子有功,他們不但發現親子關係有所改善,心心慢慢亦可以平靜入睡,不論情緒或睡眠質素都有改善,令他們非常驚喜。

吹「蠟燭」呼吸練習助入睡

有女兒做成功例子,加上二人擁有接觸兒童的豐富經驗,便合力設計了一套適合孩子的靜心小遊戲。Svah說,靜心並非宗教活動,也不是要求小朋友完全靜下來。「很多人覺得要小朋友坐下來或閉上眼15分鐘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我們加入了遊戲,也設計多些可以很快完成的簡短練習,讓父母和孩子一起參與和感受。」

呼吸練習是帶領孩子進入靜心與寧靜狀態的最佳活動,把它轉換成遊戲,變成伸出五指幻想成點燃的蠟燭,讓孩子把它們逐一吹熄,讓他們練習透過溫柔而細長的吹氣來感受自己的呼吸;又或者一家人手拖手甚至拖着公仔,在深深吸一口氣後,呼氣時發出「OM」的一聲,這是覺察呼吸和聲音的活動,用以平靜內心,對入睡很有幫助。

持之而恆 摸索合適節奏

體驗過靜心對孩子和大人的好處,Stephen和Svah決定把它介紹給更多人知道,他們建立網上平台,最初以家長共學形式,每星期與12個家庭恆常聚會2次,一同在公園做靜心練習,最年幼的孩子只有10個月大。「我不會告訴你孩子第一次來便一定看到他有驚人的改變。首先靜心練習如同健身,不會一次見效,而是需要持續每天去練習;其次這是取決於心法多於技巧,若跟着指示去做也看不到效果,家長應調校自己的速度,明白這是用愛、用心、用慢活心態與孩子同行的活動,要慢慢摸索合適自己和小朋友的節奏。」Svah指靜心不單是為小朋友去做的活動,對家長也同樣有裨益,「要明白孩子生下來不是要與你作對,讓小朋友懂得走進舒適的狀態之中,親子衝突和孩子負面情緒都會緩和,家長也能減少壓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2期]

相關字詞﹕湊B經 關你B事 教養 親子 靜心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