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趁疫情培養自驅力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04日

【明報專訊】疫情再次爆發,學生們都要提前結束本學期的學校生活,提早放暑假。幼稚園生今年在校的時間十分有限和短暫,作息和學習形式的改變很大;然而即使形式改變了,學校教育仍是持續的影響着學生。以筆者就讀K1的幼子為例,3歲孩子在母語為英語的情况下,上學兩個月後主動改用廣東話,並堅持在家中使用廣東話表達。停課後,學校導師繼續透過趣味的影片和學習平台與孩子保持聯繫。導師更在影片中加入多元化內容,時常鼓勵孩子保持穩定的作息習慣。雖然已有一段時間未能回校上課,導師們還是可以持續地影響孩子在家的行為,帶領和推動他們在家學習和保持健康生活作息。

變化也是一個成長機會

學校停課是一個變化,「不停學」則是一個持續影響。學生們在家網上學習,一開始可能會有點不適應,如對內容和形式感陌生,又或受到家中環境影響,以及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調適。但是變化也是一個成長的機會,讓學生們嘗試培養自己的「自驅力」(self-driven)。在學校上課期間,時間表和環境相對固定,對比之下,學生在家中學習時需要學會掌握自己的學習節奏,並且排除環境中的干擾。例如,使用數碼科技學習的環境開放,學生可以隨時切換屏幕,瀏覽喜歡的內容。這個特別的時期,對學生的學習充滿挑戰和變化,但也是培養自驅力的一個機會。

建立孩子內在動機 感受學習意義

William Stixrud和Ned Johnson在暢銷書The Self-Driven Child(自我驅力的孩子)中提出,父母和學校能做的始終有限,而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自驅力能讓他們終身受益。要培養自驅力的一個重要配方,是建立孩子的內在動機,培養成長性思維。例如,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啟動內在動機完成學習任務,感受學習的過程和意義,建立正面的自我驅動。自驅力可以讓學習充滿動力和主動,即使碰到挫折也會用正面的情緒去面對,找出方法解決難題。

以閱讀完一本電子書為例,要啟動孩子的驅動力,首先要讓他們認同這本書的意義,容許他們有較多的參與選擇,如自行設定閱讀目標和進度,並鼓勵他們清晰地記下目標。家長可在適當時候激勵,又或支持陪伴,分步驟完成目標,在過程中分享學習成就。筆者嘗試用一個月時間幫助小學生透過網上學習建立自驅力,過程有時會如過山車般起伏。但是,家長和教師如有緊密的溝通和合作,可以為孩子創造自我成長的機會,推動自主學習和生活的動力,應對不斷變化的生活。

文:胡馨允(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講師、兒童教育及發展科學研究中心成員)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5期]

相關字詞﹕自驅力 親子 在家學習 停課不停學 胡馨允 香港教育大學 名人KOL 教大GPS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