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別不童:在家就地取材特訓與SEN童「疫」流而上

文章日期:2020年03月10日

【明報專訊】自農曆年長假期開始,全港學生「休學」至今接近一個半月,令人擔心的,不單是莘莘學子的學習進度有否受阻,還有一班需要在學校或到中心接受訓練的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會否錯失很多寶貴的訓練機會。雖然社署已指示特殊幼兒中心、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可逐步恢復服務,但建議亦只限於提供個人訓練,未能惠及所有SEN學童的需要。這班受影響的孩子,該如何自處呢?

文︰沈雅詩

今年5歲、念幼稚園K3的小明(化名),是「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患者,一直接受協康會提供的復康訓練。「他K2開始,便接受言語治療、職業治療、物理治療,以及幼兒導師給予的訓練。」媽媽陳太說。

停訓練 溝通、解難能力退步

小明最初是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計劃,由協康會團隊到他所念的幼稚園為他作個人復康訓練,直至去年9月新學年,他轉到協康會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接受小組訓練,陳太感到十分開心,「一來到中心做訓練,不會影響他正常的課堂學習,更重要的是,中心安排了幾個程度相若的小朋友,跟小明一起參加小一適應課程,給他們模擬小一上課的流程,預備孩子今年9月升讀小一」。

可惜,突如其來的全港大停課,連帶所有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亦暫停服務,使陳太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很擔心,我覺得他近期明顯退步了!」

陳太形容,兒子屬於敏感型的小朋友,情緒亦容易焦慮緊張,他需要很多情境訓練,從中學習磨合和適應。奈何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小明無法上學也不能到訓練中心,若再繼續長時間逗留在家中的「安舒區」,她相信會不利兒子發展社交溝通、解難能力和適應能力。

「言語治療、大小肌肉訓練,我尚且可以參考治療師提供的方法,在家中替他練習,但小一適應、情緒適應、環境適應、小組適應等等,在家居環境真的提供不到。」陳太無奈地說。

對於陳太的憂慮,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黃俊傑(Rex)表示理解,「家長的擔憂很真實,因為這段時期,大家都刻意減少了社交活動、聚會,因此孩子跟其他人的互動,的確有可能比以前少」。

透過視像 保持社交活動

他建議,家長可考慮借助科技,例如使用WhatsApp或其他視訊通話軟件,幫助孩子與其他同齡小朋友或成年人保持聯繫,為他們製造社交互動的機會,「雖然大家暫時不能夠親身見面,但透過視像,SEN兒童還是可以保持一些社交活動。或許這樣未必可以完全解決家長的憂慮,不過,做得多少便多少」。

Rex強調,雖然停課,但過去一段日子,中心的治療師、幼兒導師也是本着「不停學」的信念,持續透過不同的通訊軟件,包括電郵、WhatsApp,甚至Zoom等,為該會會童提供示範訓練,或給予家長意見。另外,在2月尾時,該會網頁更增設面向公眾的「同SEN抗疫」資源網,「不論是否我們的會童,都希望這個資源網可以幫到更多SEN家庭。當中會分享很多貼身的話題,例如SEN孩子不肯戴口罩,家長可以怎麼辦呢?資料很實用的」。

盡早預備復課 調校作息

被問及協康會何時會全面恢復復康訓練服務,直至截稿前,Rex稱仍未有定案。但他提醒,假如學校或訓練中心稍後公布具體復課日期,家長便要盡早替小朋友做預備工夫,「SEN孩子的適應能力一般較弱,畢竟亦停課了一段長時間,要他們重新投入上學或做訓練,家長必須要有充足的口頭預告。另外,亦要預留足夠時間,把小朋友的作息生活,調校回昔日正常上學時的模樣,否則可能會有較大的情緒波動」。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4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