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別不童:親子SEN「水療」 玩水改善情緒肌力

文章日期:2019年11月05日

【明報專訊】隨着醫學進步,家長的警覺力亦提高,愈來愈多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孩子獲得確診,治療方法亦趨多元化,水療是其中之一。有復康機構針對這些孩子的需要,設計出親子水療課程,改善小朋友的專注力、肢體協調及情緒健康等,幫助他們融入社群,建立快樂童年。

文:許朝茵

6歲的麥竣穎,這天跟着爸爸跳入泳池。竣穎拿着水槍正起勁地向爸爸進攻,而爸爸則手持浮板,擋着兒子的攻擊,兩人輪流攻防,父子均流露燦爛笑容。或許在旁人眼中,以為兩父子正享受甜蜜的親子時光,但其實竣穎正接受水療,這個水槍遊戲亦是由導師指導。

不再怕水 增強平衡感減跌倒

現就讀小一的竣穎,幼時已被診斷出有自閉症傾向、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亦因為發展遲緩,大肌肉發展較同齡慢。竣穎媽媽麥太指出,兒子腹部的核心肌肉、身體協調及前庭感較弱,容易失足,「以前見他會無故地左腳絆右腳,經常跌倒,偶然會被其他孩子取笑,因而影響自信及心情」。

她又說,竣穎在執行及自我控制能力上較弱,加上他怕水,所以很害怕洗頭,當水潑濕了眼及鼻更會情緒失控。對麥家來說,每次為竣穎洗頭都是一項大挑戰,「每次都要和工人姐姐及爸爸合力按着他才順利洗完」。不難想像,竣穎難以到沙灘及泳池嬉水。「之前帶竣穎及比他年幼1歲的弟弟到沙灘玩,弟弟非常興奮,不停潑水,相反竣穎非常抗拒,甚至不願踏入沙內。」麥太說。

後來經醫生轉介,竣穎來到協康會接受水療訓練。水療採用小組形式,堂上有4個孩子,各有一名家長陪同,在物理治療師帶領下,齊齊參與不同的水中活動。麥太憶述竣穎的第一堂,可說是又驚又喜,「當時竣穎怕水,怕得大聲哭起來,連行落池內也不肯,要治療師細心安撫及鼓勵才可繼續。落堂後,他卻反追問『下次幾時再上堂』」。

整個水療訓練有12堂,完成後,麥太說竣穎最大的進步是不再怕水,可以到游泳池玩之餘,日常洗頭也不用再勞師動眾,大大減輕父母的照顧壓力,「現在可以直接用花灑幫他洗頭,他甚至會把頭浸在水內」。另竣穎的大小肌肉也增強了,平衡感及肌力有改善,跌倒明顯減少。

水中呼吸技巧 助平復心情

竣穎有自閉症傾向,對外間環境的轉變較易有過敏反應,導致發脾氣。而訓練也幫助他控制情緒,「有次竣穎因小事想發脾氣,我便叫他試運用水療時水中呼吸技巧,從而慢慢調節呼吸節奏,讓他平復心情」。

溫暖池水 放鬆繃緊肌肉

水療不單可改善自閉症兒童的問題,對肢體弱能的孩子亦有益處,10歲的史芊悠便是另一個受惠例子。她出世不久便患腦膜炎,導致腦部功能嚴重受損,頭部及身體的控制能力很弱,關節肌肉緊張,出現水腫,基本上她難以自行站立走動。然而,長期活動量低,又令筋腱更易收縮。媽媽史太指出:「芊悠要長期坐輪椅,不能站立,若腿部筋腱收縮至屈曲,難以伸直時,日後站起來的機會更渺茫。」為了改善女兒的身體狀况,史太不斷尋找治療。而她見女兒每次在水中玩樂時,都流露出開心的表情,便知道她愛玩水,因而帶她來接受水療。

史太指出,水療池的水溫較暖,促進芊悠的血液循環,加快了她長期緩慢的心跳,也可以改善芊悠繃緊的肌肉,因為水中較易擺動身體,有助改善肌張力,「女兒身體偏肥胖,在水中較容易為她拉筋」。

另一方面,水中浮力讓芊悠的活動能力較在陸地上高,幫助她鍛煉個別肌肉,更易控制身體,方便家人照顧。「因她需要人餵食,若頭部不能維持正中位置,經常垂下頭,便會較難餵。」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66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