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專家﹕幼兒睡不安寧 認清「夜啼」四大成因

文章日期:2019年07月16日

【明報專訊】問﹕兒子1歲多,最近經常睡得不好,在半夜三更醒來不停喊,但又不是肚餓,不肯飲奶。如何是好呢?

答﹕

從中醫角度,小孩子如入夜後睡不安穩,時醒時哭、每晚定時啼哭,甚或哭至通宵達旦,有可能是「夜啼」,常見於1歲以下幼兒。成因主要有4種,分別是脾寒、心熱、驚恐、食積。

脾寒:主要徵狀是手腳冰冷、腹痛和大便稀溏,幼兒睡覺時會蜷曲身體及愛揉肚子。成因可能是子女天生脾寒,加上母親食過量生冷食品,體質虛寒,透過餵哺母乳把寒氣傳給幼兒。由於夜間陰氣盛,中醫角度認為脾屬「至陰」,陰愈盛,脾寒愈嚴重,當腹中有寒氣,易有不適,令幼兒易醒。

改善方法:餵哺母乳的媽媽要戒吃寒涼食物,多食溫熱性平食物調理身體,亦要避免幼兒的腹部受寒。

心熱:主要徵狀是哭聲響亮、煩躁不寧、有口氣、便秘或身腹溫熱等。成因可能是哺乳媽媽本身有熱氣,連帶母乳也有熱氣,傳給幼兒。另外,幼兒可能穿得太多,加上天熱,體內陽熱太盛,以致陰陽不衡、心火上擾,睡不安寧。

改善方法:哺乳母親別食太多熱氣食物,亦要注意別讓幼兒穿太多衣服。

驚恐:嬰兒因過度驚恐而扎醒,主要徵狀是神情不安,需由父母安慰。成因可能是母親在懷孕中受驚,令幼兒天生膽小,另外日間有太多刺激活動、看電子產品時間太長,也易令他們情緒不穩。

改善方法:臨睡前應要靜心,別讓孩子玩太多、笑太多或玩電子用品太長時間。另外,不要讓幼兒穿太多衣服,房間氣溫應維持在25℃。

食積:即食滯。主要徵狀是幼兒厭食吐乳、口有酸臭味、腹痛脹滿、睡卧不安或大便酸臭。成因可能與飲用奶粉有關,因奶粉較母乳難消化,易引起消化不良。如幼兒進食固體食物後,沒有完全咀嚼,一樣可引致食積。

改善方法:父母可以先轉用其他奶粉,日常飲食應以清淡為主,盡量清蒸白煠,把食物先煮軟爛或打碎才給幼兒吃,也盡量避免食用難以消化的食物。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或傳真至2898 2537)

文:許朝茵

資料提供:註冊中醫潘咨遐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50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