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數學﹕抽象概念實物化 擊退數學障礙

文章日期:2019年04月30日

【明報專訊】日常生活各方面都充斥着數學,因此,正如芝加哥大學幼兒發展與教育研究專家Susan Levine所講,讓小朋友從小打好數學根基,絕對有必要。然而,在現實生活裏,並非每個孩子都有能力學好數學,有好些更是有數學障礙或計算困難症(Mathematics Disorder、Mathematics Dyscalculia),以致在學習數學上困難重重。

難掌握基本數學知識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APA)定義,數學障礙或計算困難症是特殊學習障礙(Specific Learning Disabilities,SLD)的其中一種。而最新修訂的《精神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 也說明,這種障礙會影響智力正常學童在掌握基本數學知識,包括數字感、算術事實記憶(Memorization of arithmetic facts)、計算準確度或流暢性,以及數學推理等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表現遠遜於同年齡學生的平均水平。

「隨着年齡預期的認知發展,學童對數學概念和運算過程會有相應的理解。然而,有數學障礙的學童,因為腦部發展的異常,對數學基本元素如數感、位值,以及運算的掌握,會形成困難。」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專科醫生藍芷芊說。

她補充,根據國際研究(Devine, Soltész, Nobes, Goswami & Szűcs, 2013 ; Rapin, 2016),每百名學童中,估計約有2至7人有數學障礙,但香港未有實際數據。「在香港,不論公眾、教育界,甚至醫療界,對數學障礙的意識仍然很低,因此,被發現的個案有限。」

部分也患讀寫障礙

不過,專門支援讀寫障礙學童的註冊慈善機構博思會就經常接觸到有數學障礙的小朋友,皆因患有讀寫障礙的孩子,部分亦同時有數學學習困難。旁人或許難以理解這班小朋友的數學能力會有多弱,博思會資深數學導師唐詠賢便舉了一些典型例子。「跟一、二年級有數學困難的小朋友玩猜手指遊戲,當我舉起5隻手指,然後問有多少隻手指時,他們是答不出來的,小朋友需要把我的手指逐一數一遍,才能確定地說是『5隻』。又譬如,最近我跟一名小六學生做評估,枱面上放了37粒小珠,我先把其中10粒撥成一堆,然後在不准他數算的情况下,叫孩子憑感覺估算一下剩下來約有多少粒珠。假如他答30粒,甚至40粒,我覺得是合理、可接受的,但這名學生竟估計有100粒!很明顯,他在比較數量、數感上的能力都很差。」

愈高年級愈難學習

由於有數學障礙的孩子,不會隨年齡長大而突然「開竅」,相反,如果連最基本的數學概念也搞不清時,升讀愈高年級,便愈難學下去。因此唐詠賢強調,及早支援很重要。「幫助這班孩子,我會用上很多教具,尤其解釋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時,便需要用實物展現給他們看,讓他們親自去經歷、親手操作,才能更清晰了解那些概念,而非靠背誦法則和多做工作紙。」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9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