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職爸爸:家中儲太多東西是因為……害怕?

文章日期:2019年03月26日

【明報專訊】曾到訪非洲較窮的鄉郊地方,感到震驚的是,那裏很乾淨,對比印度孟買的貧民窟或者中國一些農村那種臭氣襲人,非洲郊區的窮帶着一抹平原上的清新。雖然沒有自來水系統,但人少地大,排泄物給大自然好好地分解了,房子除了四道牆,鮮有其他家俬雜物。

他們窮得連垃圾也沒有。

不患寡而患太多

可是,身處大城市,無論是孟買還是香港,窮人的房子佈滿雜物,不知名的,發臭的,蒙塵的,在擠不下更多東西的空間,偏偏擺下了更多更多東西。雜物多,不是因為富有,反而是因為貧窮。許多東西,拿到手,捨不得掉,心中總是憂心萬一,掛慮將來,生怕明天或者下一刻就會出現種種不測,所以任何到手的,都要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大家說「有備無患」,其實,過分的「有備」,正是內心驅不走莫大憂患的反映。

以物質而論,住在非洲小國郊區的人更窮;以精神而論,活在城市基層的人更窮。一方是家徒四壁,身無長物,只有白雲清風;一方是家電破舊,雜物盈室,但長伴住客的不過是無止境的憂愁。

「斷捨離」最重要是心態

日本有所謂「斷捨離」風潮,倡議者呼籲,把家中不能讓你感到歡愉的物件丟掉,只留下或換回一些能給你歡愉的物件。那些物件代表你的價值、追求、渴望和自我期許。配不上你的,丟掉;舉目所見,都是你認為最好、最值得擁有的東西。這當然是一種奢侈的理想主義。因為世界上偏偏就有許多要用但並不能提升一個人歡愉程度的東西。

不過,「斷捨離」風潮背後,給人最大的啟發不是丟掉物件,而是直視自己的內心世界。當我看見家中愈積愈多的書籍、光碟、唱片和玩具,我就想起非洲的窮人和孟買的窮人。前者沒有是因為沒有,後者擁有看來更多的東西是因為害怕。一直以來,我為孩子買了許多書和玩具,其實是出於一種害怕。

給孩子買東西自我補償

總是覺得不足,所以要買,要補充,其實,與其說是給孩子買,不如說是給自己買,用來填補自己童年的一些遺闕。

最近發現早年買的一套兒歌光碟,其中一張無法播放,突然內心很糾結,馬上想到淘寶郵購回來。後來想想,孩子長大了,這套兒歌再播放的機會根本微乎其微。可是,那種要「補充完整」的衝動仍然讓我坐立難安。

儲物成狂,往往因為內心出現了「漏洞」。

「斷捨離」是對的,捨棄才能擁有。清空了一些癖好,我們才能看見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有些人儲書成狂,有些人工作成狂,有些人催谷子女飛黃騰達成狂,這些人收入地位學歷性格外表完全不一樣,可是內心的貧窮倒是十分一致。世界上最讓人窮困的不是負債,而是放不下。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現為全職爸爸,兼全職寫字人。有時是悠閒的半職寫字人和忙碌的半職爸爸

文﹕張帝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4期]

相關字詞﹕名人KOL 斷捨離 張帝莊 半職爸爸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