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辦法﹕嗡嗡嗡蜜蜂勤做工 學生養蜂體會先苦後甜

文章日期:2019年03月26日

【明報專訊】自然環境受到破壞,除了引致天氣反常、加劇溫室效應之外,亦影響不同地方的物種多樣性,甚至令部分生物絕種而影響生物鏈。想小朋友了解保護環境的重要,最好讓他們親身照顧生物,了解牠們的成長過程及對人類帶來的影響。而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因此飼養了過萬隻蜜蜂,由學生輪流照顧,化身成蜂農,除可學習蜜蜂的習性之外,更學懂尊重不同生物。

文︰許朝茵

當走到中華聖潔會靈風中學的天台上,便發現有4個黑沉沉的箱,原來這些都是飼養了約過萬隻蜜蜂的蜂箱。而4個分別是中一及中二的學生,勇敢地當上蜂農準備採蜜;他們穿好全套防護裝備,包括頭套、手套等,更用襪子包裹褲腳,確保蜜蜂無法「埋身」。之後打開其中一個蜂箱,取出蜂脾後,其他成員便分別用口吹或掃子,把蜜蜂趕離蜂巢,準備收集蜂蜜。當他們收集蜂蜜之際,突然發出驚歎聲,原來發現初生蜜蜂從蜂巢內爬出來,各人也因見證新生命而歡喜。

助了解食物鏈影響

負責養蜂計劃的生物科和健康及環境教育主任李栢燊(李sir)指出:「以往很多同學見到蜜蜂必會驚慌大叫,但他們接觸蜜蜂的次數多了,了解牠們之後,再也不害怕,就算蜜蜂在身旁飛過也安然淡定。而且同學若沒有親手打理蜂箱,更看不到小蜜蜂出生的情景。」

同學在今天收集到大約小半樽蜂蜜,大家即時分享品嘗,大讚味道香甜。李sir表示,原來蜂蜜的數量,與天氣有莫大關係。「早前山竹襲港,吹倒很多花草樹木,蜜蜂採不到花蜜,令蜂蜜的產量減少外,蜜蜂也因糧食短缺而死亡。但當附近花草重新生長後,蜜蜂的數目及蜜糖也慢慢增加。」他解釋這些知識,可以讓學生了解蜜蜂對食物鏈的影響,「當蜜蜂數目減少,傳播花粉的途徑亦減少,植物的數量亦都會下降,而一些需依靠植物作為糧食的動物也因糧食減少而數目下降,最終影響整個食物鏈。從中希望同學關注環境保護,認識自然界有不同生物,學懂與大自然相處」。

除了學生能學習更多環境保護知識,李sir強調學生在親身接觸後,對蜜蜂知識有更深刻的印象。當記者問「蜜蜂小組」成員有關蜂后的壽命,讀中二的徐弘歷及李嘉健也同時答出是3至5年,快而準,也獲在旁的李sir稱讚。

中一生輪流照顧蜜蜂

學校養蜂起源自4年前,當時在名為環保園的戶外地方發現有蜂巢,而剛好有義工對蜜蜂有認識,認出是中華蜂,是傳統飼養來採蜜的品種,因而建議學校飼養。得到學校贊同後,在該義工協助下把蜜蜂遷移到蜂箱,再搬上天台,避免影響附近居民。當時李sir在校內找來十多個學生組織「蜜蜂小組」,教授他們養蜂知識及協助照顧蜜蜂。其後愈來愈多學生產生興趣,學校便把中一的綜合科學其中一個單元「認識生物」,以蜜蜂作主題。

這個單元會教授蜜蜂品種及習性等知識,亦安排學生照顧蜜蜂,並將現時全校百多個中一學生,以4人一組分成多個小組,輪流在午膳時每星期照顧一次,但天氣變差時不能開蜂箱,故有些時候會加至每星期兩次,以令整個學期內每個中一學生都能親身接觸蜜蜂。升上中二後,學生可報名加入「蜜蜂小組」,帶領中一學生以及定期照顧蜜蜂。

養蜂有被螫風險,但李sir解釋:「其實蜜蜂的螫針,是連着體內的毒腺及腸道,當螫人後,毒腺及部分腸會離開身體留在螫針上,蜜蜂亦會慢慢死亡。所以蜜蜂不會輕易螫人,只會在受威脅時才發動攻擊。因此只要學生處理蜂箱時,動作慢、輕柔及穩定,蜜蜂便不會隨便螫人。」學校養蜂多年,約有3名學生被螫,主要是他們沒有將襪子包裹好褲腳,蜜蜂便飛入褲管螫了大腿,傷口會出現紅腫,普遍3日後便沒事。

此外,學生會利用不同儀器,測量風速、光度、溫度及濕度,李sir表示這些資料有助日後了解環境如何影響蜜蜂生活,但暫時仍在收集階段,未開始分析。而學校未來亦計劃把攝錄機及感應器放在蜂箱內,進一步了解牠們的習性。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4期]

相關字詞﹕學校研究所 輕鬆升學 蜜蜂 環境保護 大自然 環保 教育 山竹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