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PE-20教兒樂」部分育兒竅門

文章日期:2019年03月19日

【明報專訊】不當行為=不聽話

課程稱要改善的是孩子的「不當行為」,即在不恰當的情景、時間所發生的行為。例如他在圖書館跑、叫,是不當,但在公園裏跑、叫則沒有問題。所以,家長不是要去制止孩子的行為,而是令小朋友知道在哪些環境作出那些適當行為才算正確。

冷靜=懲罰

很多人以為要小朋友坐在「冷靜區」是在懲罰他,但其實這是一個處理情緒的方法,讓小朋友有一個空間冷靜,讓情緒過渡。相比成年人,小朋友渲泄情緒的渠道不多,他可能會大哭,可能會亂掉物件、發脾氣和尖叫等,這些都不過是一些表達情緒的方法。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小朋友建立發泄情緒的正確方法,在小朋友冷靜的同時,自己也趁機遠離一點,冷靜自己。當小朋友平靜後,再繼續做未完成的事,不用再問他「剛才你為何哭」了。

遊戲中學習

家長常常想透過玩遊戲來令孩子學到某種知識,如顏色、大小、數字等,但如果遊戲不好玩或對孩子來說過於複雜的話,家長是永遠達不到目的。要小朋友願意學習,過程一定要開心,如他不能坐定定陪你玩,未必因為他專注力有問題,可能只是遊戲太沒趣吧!其次,在遊戲前,要想想跟小朋友玩的目的是什麼?別把比重只放在學習上,輕鬆、簡單的遊戲,不但令孩子玩得開心,他也會更加願意和你玩,親子關係亦會提升。

不吃飯 給予適切後果

小朋友偏吃、不肯吃飯,是不少家長每天要面對的問題。首先要正視小朋友吃東西的動機和動力:避免在飯前2小時吃零食,他自然肚子餓,要吃東西,這便是動機。有良好的環境,如舒適的桌椅、合適的餐具,不是給他一個好像永遠都吃不完裏面飯餸的巨型飯碗,加上烹調美味的食物,那麼便有吃的動力。最後,要給孩子適切後果,不吃飯,那就再沒有東西可以吃,晚上也不要給他喝奶補充。只要家長處理得好,令孩子明白到不吃飯會自食其果,他自然會乖乖吃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3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