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家長愛助興 孩子愛分享

文章日期:2019年03月05日

【明報專訊】在親子溝通的角度,孩子無論是感到喜怒或哀樂,每一次的情感交流,都是讓親子更親近的好機會。原本孩子滿心歡喜地跟你分享今天的開心事(例如:「媽媽,老師今日讚我乖呀!」),但如果家長只是掃興地回應「好小事,毋須太開心吧」,不免會令孩子覺得碰上一臉灰;如果類似的回應反覆出現,恐怕孩子日後再也沒有動力去跟家長分享。

投入聆聽 適當時追問

專門研究正向情緒的學者Barbara Fredrickson提出,要好好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情緒管理能力高的人,除了引導他們有效地處理負面情緒外,如何認識、回應和提升自己快樂和喜悅等正面情緒也相當重要。家長如果在孩子感到愉快時,協助他們點出及明白當時的感受(我見到你好開心,開心到成個人跳起!)、指出感受的來源(因為同好朋友一齊玩!),長遠有助孩子的情緒調控發展。

此外,家長在引導及回應孩子的正面情緒時,可以採用「主動助興」(active-constructive)的方法,家長在聆聽時要表現投入,在適當的時候追問孩子,讓他們感覺到父母的熱情與支持,大家的情感同步一致:

1. 主動(Active)回應及追問

「老師讚你,令你覺得好開心!老師因為什麼事情而讚你?」家長並專心聆聽。

2. 助興(Constructive)式回應

「原來你幫助工友開課室門,所以老師讚你乖!」、「老師和同學都會覺得你是一個好幫手呀!以後你都可以繼續在老師或同學有需要時幫手。」

用「主動助興」的方法與孩子溝通,有利親子關係,同時培養孩子的正面情緒,鼓勵孩子更樂意向家長和老師表達自己的不同情感,也在對方身上學習如何處理不同的情緒感受,成為一個「情緒達人」!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

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1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