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樂與路:嘻哈探親團

文章日期:2019年03月05日

【明報專訊】我校的學生約有一半是宿生。大部分的宿生都是因為家庭情况需要而申請住宿,也有些宿生是被父母遺棄或放棄的,所以一直以來,同事久不久就會往宿舍探望他們,尤其是在長假期。作為探訪者的身分很特別,學生在另一環境看到熟悉的老師及姑娘,便格外興奮,因為老師們會收起平日在學校裏較為嚴肅的態度,變得親和得很。若學生做手術,同事更會到醫院探病,每次看到學生們驚喜的表情,在病牀上特別忸怩作態,自會明白被關愛的重要。

話說這幾年學校有個非官方組織的探親團。每次長假期,成員就會探訪那些特別讓人記掛的畢業生,我有幸參與其中,藉此在這裏分享箇中樂趣。

父母離異 惦念家人鬧情緒

探親團這幾年必定會去探訪其中一個畢業生文仔。文仔自小就患有抽筋,幾次手術後影響了手腳的活動能力,再加上他有自閉的傾向,與人溝通頗困難。當他遇上不開心,只會大吵大鬧,有時更會弄傷自己或他人。小學四年級的他,父母離異,隨後他便住進宿舍。自此,他不時因惦記家人而鬧情緒,社工及老師花了不少時間來疏導他的情緒。試過一次,他因惦念家人而鬧情緒,把情緒發泄在校車上,把校車的車牌都踢至變形,並躺在車前拒絕上車回宿舍。學校唯有致電救護車送他入院,爸媽便立即往醫院探望他,並承諾定期往宿舍探望文仔。聰明的文仔當一發現爸媽沒有定時來探望,便又鬧至救護車到來,因為只要他被送院,爸爸和媽媽自會來見他。他這行為完全可以被理解,有誰不想家?不渴望父母的愛?

文仔畢業後,因考慮到他的能力、家庭情况、健康及自理能力,最後申請到綜合服務的傷殘人士宿舍入住。探親團對文仔特別愛護,於是大家相約探親。

記得第一次探訪,大家不約而同帶了不同「手信」給文仔。甲姑娘說:「每次出外活動,他最喜歡吃魚柳包,我帶了一個。」乙姑娘帶來一件芒果凍餅,說:「記得他在同學生日會吃蛋糕,他吃得津津有味,這件當甜品。」丙老師帶來了一打檸檬茶及餅食,說:「這是他扭計後必吃之選。」探親團成員陸陸續續展示為文仔帶來的手信,最誇張的是數量之多可以充當成小賣部。

進入宿舍後,文仔已在接見室內等候我們。一見面,他笑得雙眼已瞇成了一線,大家搶着問︰「記得我是誰嗎?」文仔已笑着說:「記得!何姑娘!」跟着,你一問我一答,再加上一連串的笑聲,文仔還會捉弄探親團,對着探親團成員特意亂叫一通,目的就是為我們的一句「啊,被你整蠱啦!」然後,他就咧嘴大笑,把整個接見室的歡樂指數一直提升。

體驗被愛 探親帶來歡樂回憶

文仔一看到大家帶來的手信,已急不及待要往嘴裏送。探親團嚷着先吃這魚柳包填肚,凍餅留待最後,免刺激腸胃。有成員就把食物按日期分好,按次享用;有成員把部分送給其他院友;有成員在飲品包裝上註明「每天只可給一包文仔」。文仔裹腹之餘,最高興當然是看到探親團為他忙得熱熱鬧鬧。「文仔,吃飽了,唱你最喜歡的《開學禮》,好嗎?」、「文仔,記得如何做早操嗎?」文仔邊笑邊唱,還會把老師教過的兒歌唐詩念出來。大家都驚訝他的記性這麼好,我知道,因為那是文仔在愉快的狀態下學習過的,所以已存在他快樂的寶庫裏。同樣,文仔每年都為探親團帶來不少歡樂的回憶!

作者簡介:擔任特殊學校老師逾廿載,現任教於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盼藉特教生涯的經歷,宣揚「有教無類」的精神。

文﹕譚蘊華(特殊教育老師)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1期]

相關字詞﹕人名人KOL 特教樂與路 譚蘊華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