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重建理科三腳架

文章日期:2016年03月08日

【明報專訊】實施多年的香港中學會考於2011年(該年為補考年)正式告終,對於理科鐵三角組合﹕生物、化學及物理而言,也是「分手」的時候!在舊制下,清楚分開文理商三個主流,理科生自然要全修生物、化學及物理,修畢後,科學知識基礎相當穩固。但中學文憑試一出爐,掛着文中有理,理中有文的理想旗幟,學生可以有各種選修科套餐組合,主流理科精英班就當然全修三科理科。但很快這泡沬爆破了!誰料四科主修科已耗盡學生精力,對非Band 1組別的同學來說,4+2已是極限,跳船是必然之選,根據教育局公布的數字顯示,2013年全港有2400名中五生棄修化學,跳船人數高居第二位。

生物、化學、物理 鐵三角組合

四屆文憑試已過,又有什麼變化呢?以2015年為例,考生物和化學的人數均逾一萬六千人,但物理科卻不到一萬四千人。其中不少同學已不再是純理科生,有同學竟然修讀南轅北轍的組合﹕中史和物理,真令人摸不着頭腦。在實驗室有一種常用儀器名叫三腳架,此物有三腳支撐,既容易使用,又非常穩固。以三腳架形容理科三科組合是最適合不過,從前理科生憑兩年會考的基礎訓練,再加上高考深入研讀其中兩科,入大學前基礎已相當紮實。但很可惜,三腳架如今卻破了一腳!今年三大、城大和理大均宣布4+2的入學要求,但不少學生卻負荷不來,為保33222的最基本入學資格,唯有選擇 4+1X,可憐的三腳架卻只剩一腳!沒有修讀過理科的人可能會問﹕只修一科又有何不可?經濟、地理……又何嘗不是獨立選修?理科人自然會明白箇中原委,例如,生物科中到處藏着分子結構,由基因中的磷酸基,食物中的碳、氫和氧,生態系統的氮和碳循環等等,無不藏着化學世界的分子、鏈、化合物、有機化學等……舉另一例子﹕生物科中,眼的單元,需使用物理學的光學原理來解釋近視和遠視的成因。化學科又如何?有一位任教Band 1中學的化學科老師慨嘆,一名修化學的中五學生曾拿着一支針筒問他﹕「這針筒的單位是否gram?」若她修讀物理的話,對單位的敏感度必不會如此薄弱。另外,物理科常要處理圖表和方程式,是讀好生物和化學科的基本功。基本上生物、化學及物理同出一脈,三者從不同角度研究自然現象,但卻相輔相成,互相關連。如今竟將他們活活的分割,實在是可悲,害的是整個香港科學教育呢!

三科知識環環緊扣

要打好理科基礎,修讀3X (同修三科理科)是最好選擇,但就如今文憑試的四科主科已耗費他們大量精力的現况而言,3X似乎是尖子的專利。故筆者建議,修讀其中一科理科,再加上一組合科學(2X),是一般中上能力的同學最佳選擇,例如﹕生物和組合科學(化學和物理)。而組化和組理並不像full X的化學和物理般,其中牽涉艱深的數學運算和抽象概念,相反,這組合確是很實用的理科入門初階版。

做好基礎教育 鼓勵科研

縱觀香港的科研水平已達國際級,好像曾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趙慧君教授,成功利用DNA測序技術分析孕婦的血液樣本,安全及準確地檢測胎兒是否患有唐氏綜合症,在歐美多個國家獲採用為常規臨牀檢測方法,足證香港巨大的科研實力。就着前面STE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的教育新趨勢下,盼望能藉此強化各理科的聯繫,讓三腳架重新站立起來,做好基礎科學教育,鼓勵年輕人投身科研道路。

作者簡介:資深生物科老師

文﹕趙志輝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