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說書人:中國乃「禮義之邦」不似野蠻人吃狗肉﹖

文章日期:2023年03月01日

【明報專訊】今天,很多人都愛狗如命,吃狗肉何止會招來白眼,甚至會被視為野蠻,在香港吃狗肉甚至是犯法。有人說,中國乃「禮義之邦」,又豈能如此野蠻吃狗肉?但本篇或會讓這些朋友掃興了,中國人吃狗肉其實是自古已有,反而大概是千多年前,因着我們眼中的蠻夷,才停吃狗肉。

《禮記》是儒家經典,成書於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供作禮儀的參考,書中記載,當時狗有3種用途,「一曰守犬,守御宅舍者也;二曰田犬,田獵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君子庖廚庶羞用也」,那就是守門口、狩獵耕種,以及食用。

狗是祭祀中常用牲口

古代夏、商、周三朝的禮儀筵席,酒和狗肉是主要飲食,《禮記正義》載:「其牲用狗」,「行一獻之禮,坐而飲酒,以至於醉」。狗是祭祀中常用牲口,這從「獻」字從犬部,便知一二。中國人自古以來便有吃祭品習慣(所以不要笑某位女教授),狗肉先供奉神靈,再祭「五臟廟」,順理成章。

《周禮》中有所謂「八珍」,意即八種最珍貴食物,其一是「肝膋」,那就是狗肝。所以,古代典藉講「禮」,卻反而教人啖狗肉,現代人看來,委實諷刺。若然如此,讀者會問,為何後來中國人開始不吃狗肉了?其發生大概是近千多年歷史,相比起吃狗肉的夏、商、周、漢兩千多年的歷史要短,且還未計更早,遺址上發現大量狗隻骸骨的新石器和仰韶文化年代。

任職日本明治大學比較文化學的張競教授,著有《餐桌上的中國史》一書,書中他考證了唐代的「燒尾宴」菜譜、《酉陽雜俎》的〈酒食〉篇,都沒有找到狗肉菜式,就算是南北朝時的《齊民要術》,記載了大量菜餚及烹調法,但當中狗肉的也只有一道。

是什麼導致這個轉變?答案與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有關。

「蠻夷」眼中吃狗肉才是「野蠻」

游牧民族如鮮卑,以狩獵起家,狗是忠誠和最佳伙伴,在這些我們眼中的「蠻夷」眼中,吃狗肉反而才是「野蠻」、「殘忍」、「忘本」行徑。部分游牧民族如突厥和遼(契丹),更視狼是自己的先祖,且以狼為圖騰(大家是否記得《天龍八部》裏的蕭峰?),就更加不會吃與狼有近親關係的狗。

最初是五胡亂華,後來隋唐又跟鮮卑有血源關係,到了宋朝,又有遼、金先後入侵,中原地區數百年來長期受游牧民族影響,甚至君臨天下,中原文化包括飲食難以不受影響,狗被視為伙伴的價值觀,衝擊及逐漸改變了漢人吃狗肉習慣。

有趣的是,廣東卻是少數續吃狗肉地區,書中認為,這或與逃避戰亂,衣冠南渡,漢人文化被帶到嶺南地區有關,且因有南嶺所隔,北方游牧民族的影響和文化滲透也較小,讓吃狗肉習慣得以維持。

歷史就是如此諷刺,古人講究禮義,卻愛吃狗肉;反而是蠻夷,卻令我們祖先不再吃狗肉。華夷之別,文明vs.野蠻,是否適合截然二分呢?●

文:蔡子強​(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蔡子強 廚房說書人 每日明報-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