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濕嘢有寶 只怕你唔識食

文章日期:2019年06月11日

【明報專訊】上世紀的零食選擇不多,哪有日本直送薯片或瑞士朱古力?那時候的熱門零食,是「鹹濕嘢」的天下。

涼果,人們愛稱它「鹹濕嘢」,當然它不止有鹹的,還有酸、甜、甘、辣,五味雜陳,有嚼勁有爽脆有軟腍,甚至兼具不同民間「藥效」,八仙果應付遠遊暈浪,冬薑止夜咳。新生代對涼果認識不多,幸仍有老字號涼果店堅持大力推廣,希望更多年輕人可細味「鹹濕嘢」的獨特風味。

很多食物都蘊藏民間智慧,涼果也不例外。

古時水果豐收,農民為防過剩的果實腐爛,遂以糖、鹽、蜂蜜等醃製,這個延長食物食用期的方法成就了各種口味的涼果。嶺南一帶盛產水果,而潮汕一帶,更以醃製涼果馳名。20世紀初,大批潮州人移居香港,當中不少人就以手做涼果為生,令本地涼果廠如雨後春筍,如王榮記、任合興、馬廣利及興亞等。戰後民生尚未富裕,這些廉宜「口立濕」,酸、甜、鹹、辣雜陳,頓成大眾「治口痕」的小食。

戲院前車仔檔 入場前必買

「以前幾乎每間戲院前都有人推車仔賣涼果,睇戲前總會買些入場,那時怎會有爆谷吃?」本地涼果老字號么鳳的總店經理Joyce憶述。1960年代正值本地涼果業的黃金歲月,么鳳在銅鑼灣開業,取名「么鳳士多」,很快就累積了一群忠實粉絲。記者訪問當天,就遇上一名老伯伯客人,說自己從小就來這裏買涼果。那時店舖麻雀雖小,但同時是醃製涼果的工場和零售店,後來隨生意規模擴展,就在柴灣另設工場至今。醃製、浸泡及風乾是製作涼果的主要工序,而時間就是其最大成本。面對花多眼亂的外來零食,么鳳亦改變市場策略,第三代傳人司徒永信就引入多款水果乾,如土耳其杏脯、美國藍莓乾等。

「10歲」老藥桔 冲水紓緩痱滋

現時么鳳涼果近四成仍屬自家出品,除了最暢銷的話梅、陳皮及冬薑外,還有清心果、老藥桔、蜜山楂、酥仁偭等。其中色如墨水的老藥桔,較少在一般涼果店看到,因為起碼要醃製數年才得如此顏色,而店內的老藥桔則芳齡10歲,氣味濃郁,有說用來冲水可紓緩口瘡(俗稱痱滋)。「最好用來對付痱滋。現在是少人做了,始終後生一輩不懂吃。」Joyce慨嘆。

秘製台灣「梅王」 滑身甘甜

原材料及糖鹽分量是影響涼果味道的關鍵,能醃漬出清甜、酸中帶甜或是鹹味偏重的涼果。以最受歡迎的話梅為例,除了日式話梅肉以日本梅子醃製外,其餘均使用台灣梅子。以店內最貴,每両索價$200的清香甜話梅王為例,店方只選最大顆的台灣梅來醃製,每顆的大小只略比乒乓球小一點。Joyce說這個「梅王」醃製時間最久,口感最滑身,味道最清香甘甜,醃製秘方保密,歡迎客人隨時來試食。

店內有多個玻璃大罐,玻璃面貼上靚陳皮、靚陳皮王、特級清甜話梅、特級靚話梅等曖昧不明的產品名稱,難免出現選擇困難。沒有比詢問店員更可靠了,「你預多少budget,想要什麼味道,多酸、多甜、多鹹,口感要否滑身點,我們都可告訴你」,Joyce說。

老字號借「網」攻年輕客群

近年,么鳳在港九新界開設多間分店,除了方便遊客購買,另一個目的是希望打開年輕一代的市場。店方甚至將部分涼果放到網上超市寄賣,多接觸年輕客群,讓新一代更多機會認識這些涼果佳品。

■Info

么鳳(總店)

地址:銅鑼灣波斯富街92號地下

查詢:2504 2328

文:黃嘉希

統籌:陳詠詩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飲食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