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心實意:醫療主導安老院舍 為醫院把關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16日

【明報專訊】香港安老院舍由社會福利署規管,許多院舍以社會服務方向出發,醫療成為相對次要部分,但長者有許多疾病,從而影響到身心靈健康。有安老院舍選擇由醫療主導,不僅讓長者活得健康,同時為醫院把關,及早察覺長者病情變化,甚至可以救人一命。

延續興趣信仰 安享晚年

彭伯伯於2010年第二次心臟病發,主因在於他在家中未有依醫生指示吃藥。縱然他接受了診斷,但若不依照醫生指示吃藥,對病情沒有幫助。他的兒子彭紹華是一名退休醫生,當然知道問題嚴重,遂安排他入住以醫療主導的靈實胡平頤養院(下稱胡平),讓他接受專業安老照顧。院舍護士明白定時吃藥的重要,了解到彭伯伯喜好後,知道他退休前是銀行「大班」,而且喜歡簽名,便想出一個好辦法,每次吃藥都要他簽名,他果然定時服藥,身體狀况穩定了,心情也愈來愈輕鬆。

院舍內,彭伯伯可繼續他的興趣和嗜好,包括閱讀報章、談論時事、下棋,並獲院牧提供靈性關懷服務,讓他本來冷淡了的信仰得以重燃。2017年因第三次病發,導致心臟衰竭,轉往靈實司務道寧養院度過生命最後4個多月。他在離世前一晚與家人共膳,次日早晨在睡夢中離世。安息禮拜在靈實禮拜堂舉行,曾經照顧他的護士都有參與,讓家人十分感動。他們重談彭伯伯的往事,為他一生畫上完美句號。

護士細心 及早揭發患病

彭醫生的母親古女士於2015年探望丈夫時,數次在街走失,確診患上早期認知障礙症。由於彭伯伯是胡平院友,彭醫生為方便支援,將媽媽送入同一間院舍。在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護理人員和院牧的愛心關懷下,她漸漸適應院舍生活,開始參加群體活動、讀《聖經》和唱詩歌。她愛好編織,經常給院舍護士和同工示範編織,發揮自己所長。入住院舍初期,她接受老人科醫生和職業治療師的評估,認知情况不理想,透過院舍內「社交治療」,讓她不用吃藥也可減慢認知障礙惡化。

許多時候,長者的病徵都很細微,以發燒為例,成因有很多,有時吃退燒藥可解決,但如果掉以輕心,便會延誤診治,甚至危及生命。有一次,古女士發燒,護士觀察她的糞便呈黏土色,知道她的健康可能出問題,便送她入醫院,確診膽管阻塞。醫院為她做手術,移除膽管石。幸好院舍護士細心,觀察院友糞便,救了古女士一命。彭醫生父母的個案,可以看到專業醫護人員為主導院舍的重要。

文:袁麗華(基督教靈實協會長者服務(住宿)主管)

相關字詞﹕靈實司務道寧養院 靈實胡平頤養院 安老院舍 實心實意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