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文尼亞設計雙年展 可持續設計 活用傳統智慧

文章日期:2022年08月10日

【明報專訊】斯洛文尼亞最出名的,是有如童話般的湖光山色,以及建築師Jože Plečnik和出自其手筆的首都盧布爾雅那(Ljubljana)的多個建築及規劃;相比起來,斯洛文尼亞設計雙年展(Bienale Industrijskega Oblikovanja,下稱BIO)則較鮮為人知。BIO其實是全歐洲最歷史悠久的設計雙年展,但題材前衛,如今屆便以近年冒起的設計新思潮Super Vernaculars: Design for a Regenerative Future為題,有別於傳統所謂的環保設計——當中的分別,正正是「傳統」二字。

今年BIO踏入第27屆,主題中提到的Vernaculars(土方風格)這個概念,並非設計新事,純粹單純指將土著或鄉土文化融入設計。最為港人熟悉的例子,該是到長洲等離島時看到的紮染衫等民俗風手信系產品。這些設計大都有一個特點,是一種不加思索的反射,其設計目的未必經過深思,而這種純風格上的表面融合,並不等於Super Vernaculars。一如雙年展副題Design for a Regenerative Future所示,Super Vernaculars之所以更上一層樓,在於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本,篩選藏於民間的智慧,將之活化以解決當下的世界如社會及氣候等難題。部分是因地制宜以貼合於指定地區的設計,另一些則是將民族技術轉移到其他地區,解決同類疑難。

解決氣候變化難題

由斯洛文尼亞國立建築及設計博物館(Muzej za Arhitekturo in Oblikovanje)及國立創意設計中心(Center za Kreativnost)聯合舉辦,英國策展人Jane Withers主理的今屆BIO,便以這個尚未定型的思潮Super Vernaculars為主題,看看設計師如何活用這些傳統智慧來解決當下的氣候變化難題。一如Jane Withers在策展大綱指出︰「今屆BIO旨在探索一個不斷發展且別具雄心的設計運動,從世界各地的本土建築和設計傳統中汲取靈感,治本地(radical)塑造一個更具修補及互動能力的未來。與我們當下的take-make-waste開採式經濟相比,Super Vernaculars以再生系統和文化,與地球共存為依歸。在時間及地理上,亦很難一刀切地為土方下定義,反之是當下設計師在看到當代問題時,嘗試發掘傳統方法來解決問題。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便是以傳統手法為建築降溫。」BIO一向有不少有趣主題,今屆的Super Vernaculars除了主題展外,亦有5個製作平台企劃,及多個巿內活動。

19世紀東歐人 巨型菇傘作雨帽

於國立建築及設計博物館內舉行的主題展,共分為Introduction to the Super Vernaculars theme、Negotiating Traditions、Reimagining Systems and Infrastructures及Catalysing Community。Introduction部分可看到19世紀東歐人收採巨型菇傘作為雨帽,又或是斯洛文尼亞茅屋(hayrack),並特別邀請了Triennale Milano館長Marco Sammicheli主理意大利設計部分,展示如Enzo Mari的Autoprogettazione自製家品手冊,以及Neapolitan flip咖啡壺如何演化成現在常見的意式濃縮咖啡壺。Jane Withers說︰「我們展出了不少20世紀的作品,看看早期的土方風格如何從單純的手法走到生活層面。而Super Vernaculars這個21世紀的設計運動,則重新發掘土方風格,看看如何對應當下世界難題。」

除了展覽部分外,雙年展亦銳意以5項較深入、以Production Platform為名的研究展品,展示Super Vernaculars如何成為一種生產方式,作為可持續經濟發展的一部份。如當地設計團體Krater與Atelier LUMA和BC Materials夯土建築的研究,又或是荷蘭食物設計師Carolien Niebling與當地設計團體Robida合作用當地蕎麥製作香腸。但最有趣的,是Futuring團隊與英國循環設計師(Circular Design)Sophie Thomas,製作開放資源展覽設計指南,並以今屆BIO作示範,看看策展團隊能如何做到減少碳排放。●

斯洛文尼亞設計雙年展

展期︰即日至9月29日

網址︰27.bio.si

文:Dawn Hung(www.sedimento.co

美術:謝偉豪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文化挪用 土方 雙年展 設計 斯洛文尼亞 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