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間 即場拜師學藝

文章日期:2022年08月09日

【明報專訊】籃球在香港十分普及,學校體育課、課外活動都有教,回到過去,屋邨孩子個個都自學球技。街場隱世高手尤其多,這人擅長假動作,那人勾手10球起碼中7、8球,「以前的人會在球場認師父,見他某些招式厲害,就找機會混熟再叫他教自己」。顏漢順續稱,那時電視還經常轉播NBA賽事,大家看完後就到球場練習球星招數。「那時球星渣巴最興勾手,你一到球場就會見到很多人練勾手。」

1990年代籃球秘笈 拆解球星絕招

單靠街頭拜師或許學到有限,1990年代還有一本籃球秘笈,瘋魔80後的屋邨孩子。「那時有本書叫《達摩籃球秘笈》,我們經常看,看完第二日一早就到街場跟着招式練習。」Jason說此書就如武功秘笈一樣,將那時NBA球星的絕技以圖像方式呈現,例如「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的背後運球,學好一招半式,就可以大顯身手。

雖說真正的高手,無論在好場爛場都能打出最好表現,但現實中場地設施的新與舊、好與壞,的確影響打波時的舒適度和安全度。吳柱業指以前的籃板大多是木製,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裂開、發霉;現在大多已是纖維板,更為耐用;在SLAB有份翻新設計的啟業運動場,甚至用上NBA球賽常見的透明板,增加觀賞趣味。舊時籃框經常下垂,除了可能因為籃板裂開所致,加上當年未有液壓式設計,當波友們耍帥表演「入樽」,長久下去籃框自然不勝負荷而損壞,所以有部分球場不准入樽。

至於最大的轉變,Panni認為是街場的地板物料,以前街場是石屎地,粗糙得很,一跌倒必定「磨薑」,擦損受傷。石屎地雖然易生意外,但因造價一般較低,而且較耐用,直到現在部分舊式屋邨仍保留石屎地;新建成的街場大多以瀝青鋪成,平滑且色彩繽紛。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