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處方:柏金遜病大步走、耍太極防跌倒

文章日期:2022年01月24日

【明報專訊】柏金遜病是一種常見神經系統疾病,患病率為1/1000。柏金遜病的典型運動症狀,導致功能受限的運動遲緩、強直和震顫。跌倒是柏金遜病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發生率在35%至70%之間。令人震驚的是,25%至50%患者會重複跌倒。重複跌倒會導致骨折、功能受限、喪失獨立性和更早進入療養院。

為什麼柏金遜病患者會跌倒?因他們的平衡能力差,走路時步幅很小,在晚期患者中更會出現步態凍結。他們的腳黏在地上,而身體則嘗試向前或向側面移動,引致跌倒。步態凍結常發生在走路轉彎、走進狹窄門口或注意力分散時。患者在不平坦地面上行走也可能會絆倒。此外,當患者突然被他人碰撞時,他們會以小而慢的步子做出反應,甚至沒有跨步反應而跌倒。

改善步態凍結 提高平衡力

有什麼預防和治療跌倒的方法?藥物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但儘管有藥物治療,跌倒意外仍然發生。藥物加上物理治療可以改善平衡和行走能力,防止跌倒。

物理治療師運用平衡機,訓練患者快速跨步到不同方向的目標,這有助提高跨步反應的速度和幅度。而引入虛擬實境技術提供平衡和步行訓練,可讓患者走在跑步機上,看着前面的熒幕,在不斷變化的行走速度下跨越障礙物,以模擬社區現實情况。而健步行,包括手臂擺動、軀幹旋轉和大跨步行走,可以提高他們行走能力,防止跌倒。太極是另一種社區訓練,訓練中,身體重心會經歷多次移動,涉及向不同方向跨步和軀幹旋轉,長期練習可以改善平衡。

除了提高平衡和步行能力,物理治療師須檢查容易跌倒的活動,糾正其模式以防止跌倒。走路轉彎是最常見的摔倒情况,因柏金遜病患者難協調軀幹、腿部和腳部活動。可訓練患者以更大弧度和適當步伐轉彎,增加轉彎穩定度;亦可使用視覺提示,以地板上線條,或節拍器作聽覺提示,助患者在發生步態凍結時重新開始行走。除了訓練,家庭環境的改造同樣重要,如浴室不應有鬆動地氈,地板不應有水;地上不應有電線/障礙物等;良好的照明亦非常重要。

總結一下,物理治療師設計了許多訓練策略,增強柏金遜病患者的平衡和行走穩定度。最重要是盡早開始並發展可持續的運動習慣。患有柏金遜病的人可以將鍛煉作為愛好和習慣,定期練習,即每周3次。「運動是藥」,必須每天做。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麥潔儀(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教授)

相關字詞﹕訓練 物理治療 跌倒 運動處方 柏金遜症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