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向學堂:監管牌照+恆常檢查 減喉管播毒風險

文章日期:2022年01月23日

【明報專訊】第五波疫情掩至,多宗個案均有喉管播毒、垂直傳播之虞。這兩年,專家先後呼籲公眾檢查渠管、建議資助維修、推動全港屋邨喉管檢查計劃,至近日則提出發牌監管喉管裝修師傅。有業界聲音認為喉管只講接駁技術,不如電力般會釀成火災、危及性命,但持牌水喉匠鄭維榮則指出喉管安裝尤重衛生意識:「以前市民覺得有事都只是漏水,不像觸電、漏電嚴重。疫情令人更正視這問題,最慘是細菌或病毒入屋,人們看不到,所以覺得好危險。」禾烽室內設計(裝飾)的負責人曾世耀認為水喉與電力工程一樣關乎市民性命:「每十多年就有不同病毒出來,在香港這樣擠迫的環境,都是由喉管散播,跟電死人沒兩樣。」

水喉匠vs. 水喉工

建造業議會顯示,至2021年12月31日,香港共有11,017個水喉中工(半熟練技工),以及4883個大工(熟練技工)。持牌水喉匠總會則指香港有近3000名持牌水喉匠。曾世耀以2015年的「鉛水事件」解釋:「簽名的是水喉匠,負責看物料、施工方案。下面做的是水喉工,他們用了有問題的錫。」無論裝設來水或去水喉,都可由水喉工負責,大工與中工的分別,在於前者可帶同若干幫工。坊間雖有不少水喉工證書課程,但他提醒須留意字眼,並非全部獲水務署認可。而現行法例亦沒要求水喉工程要由持牌人施工,「到今日為止,由於法例沒監管,約80%的裝修設計公司,都由電工師傅做水喉」。因單位打拆後,首要工序就是鑿坑藏喉:「電工做的與水喉工做的,是『差不多先生』的事。」他觀察到大部分公屋、居屋都沒有分開水喉和電掣的工序,只有大型政府工程及酒店項目才有嚴格要求。

不僅舊樓喉管混亂,近年新樓驗樓時也有不少被揭發喉管參差,如裕泰苑和雍明苑。故此,曾世耀亦認為需立例規定喉管工程由持牌人負責,如之後發現漏裝隔氣彎管等問題,也可查找相關的持牌師傅。其公司目前有兩個註冊水喉工,他贊同工人應出示牌照,但裝修業界和顧客似乎缺乏這個意識:「沒有出示牌照,管業處也讓人進入水表房。」即使法例訂明電力工程須由註冊電工負責,「好多時判上判,裝修的客人永遠不知道哪個是負責電工,或者是牌照號碼多少」。工人也甚少主動出示,怕出事時影響牌照。「出示牌照讓業主可以追溯,是較有信心和負責任的表現。」他建議可仿效加改電力裝置時所用的「安全紙」(即完工證明書WR1),套用到水喉工程上並簡化程序,「純粹更換來去水喉就不用。如有加改就可以簽,好像驗窗那樣」。鄭維榮是建造業議會課程顧問委員會委員,指工地向有「專工專責」制度,收到消息今年裝修業也有「專工專責」的倡議。

裝修拍下喉管擺位 勿亂要求改間隔

曾有專家提議公眾可在施工時,多詢問水喉工維修或改動是否符合法例要求,鄭維榮則說這方法不大可行。「你問我哪條法例我都答不出來。加上水喉工考的主要是工藝,法例認知不深。」他建議業主請水喉工拍照記錄裝修過程,尤其是喉管擺位:「不要直接挑戰師傅、說看他有否裝錯,就跟他說是怕之後會鑽牆掛物件,所以要知道喉位。」然後再請其他專業人士看照片給意見。業主也可多到場監察,「特別是頭幾天,因打拆完就輪到水電師傅工作,每晚他們收工後可上去影幾幅相」。現時的喉管多是入牆式,如做泥水後便較難改動位置。曾世耀亦贊同業主不妨多跟進裝修進度,甚至即場注水到喉管檢查有否滲漏,惟要穿保護個人安全的衣物,特別提醒許多女士會穿高跟鞋,應改穿牛仔褲及球鞋。

鄭維榮說裝修時的常見問題是排水或來水喉尺寸過細,影響流量:「來水喉的話,如多人同一時間用,水流可能不夠,甚至用不到熱水爐。排水的話,如洗衣機、鋅盆一起用,就有機會倒灌。」水務署對喉管粗幼有規格要求,例如正常排水位要用直徑32或40毫米的喉管,兩個接駁位則要用50毫米。故他建議拍照時,旁邊要有顯示喉管比例的物件,或拍下原裝喉管上的標記,方便第三者給意見。此外,師傅或會按照設計公司或業主要求改動間隔,要加上洗手盆、坐廁或浴缸,但工程報價時未有考慮法例規範的方案,最後將貨就價,亂駁喉管,「在師傅眼中都排到水,個客又不懂看。這較常發生在無人監管的舊樓」。曾世耀認為改動間隔雖沒問題,但水喉工既為專業人士,如覺得方案不可行應提出異議:「有些設計改了,師傅見污水渠位要繞好遠才駁到,就可能懶,接駁到清水渠。若沒註冊的可能更分不出來。」有時屋外喉管需搭棚,他見過某屋苑外牆的排水管和隔氣管都漏水,建議更換,但業主不肯搭棚,相關部門及管業處也未有跟進。

劏房喉管風險較大?

至於劏房喉管是否有較大風險,曾世耀指其實只要有足夠排污設備和暢通的去水喉管,也合符屋宇署規格。但部分屋苑則因大廈的喉管要求,並不適合做劏房:「如康怡花園的管業處不允許改動任何外牆喉管,就不適合做。怎樣加喉都有個限度,不能好過分。」不過,鄭維榮覺得單位多改動就容易出事,像不近大廈外牆的劏房通常會加高地台排水,但高度未必能容納標準隔氣管。而且就算在地台下的隔氣管,也可能只用膠水接駁、較省位置的喉管,像自製的所謂「V形」管:「隔氣有P形、樽形、U形、S形。自製的隔氣是位置有限之計。水封(即有一定高度的儲水)會不夠位,如果樓層高,壓力大,水封就會鼓起噴水,引起衛生風險。」即使能解決隔氣管,也尚有多個問題,如排污渠要處理的污水因劏房而增多,就會去水慢甚至淤塞。

檢查睇啲乜? 隔氣、排水位

房委會於2020年10月底展開「排水管檢查計劃」,檢查所有公屋外牆的公用排水管,並到訪所有公屋單位檢查及維修室內排水管,預計於今年第一季完成。本報向其查詢進度時,該會指目前大部分單位的喉管狀况良好,維修屬較小型工程,包括喉碼鬆脫和喉管輕微滲漏等,一般於檢查後即時修妥。市民倘非公屋住戶或想平時自行檢查,除了定期注水到隔氣管,還有其他方法。鄭維榮於CITY-UP進修學院教授水電及家居維修課程,他解釋新屋入伙,普遍只設地台連接到單位外的排水位和隔氣管。若發展商安裝了鋅盆,下面則另有隔氣。

鄭維榮經常教學生參照對面單位外牆的喉管,並用鏡去檢視自己單位外牆,因兩個單位的喉管理應一致,只是位置相反,這樣便可知道自己單位的喉管有否改動。之後便要檢視室內所有排水位,包括洗衣機、洗碗碟機和分體式冷氣等,確保這些裝置都配備隔氣:「即所有有水出的設備。如果會排到主去水渠,就一定要有隔氣,沒有就等同會有臭氣、細菌入屋。」他說最多學生忽略的是洗衣機,又留意到近年不少人把浴缸改為企缸,提醒企缸地台也需預留高度接駁隔氣,否則細菌或病毒易入屋。

A‧不漏水就不漏氣?

另一檢查點是坐廁滲漏,因以前多用硬喉管,現在則改用軟身風琴喉接駁,「好多時唔漏水,但不代表不漏氣」。他認同公共衛生專家所說,指聞到臭味已太遲。若在大家使用廁所的繁忙時段,如晚上7時至10時,聽到喉管有泄氣聲的話,可以在風琴喉塗上肥皂水,看有沒有氣泡,或者撕出面紙的其中一層,放到風琴喉接駁位上,看有否漏氣。入牆喉管方面,他則指毋須擔心,因一般是直條白膠喉,「除非是師傅裝修時已踏爛了或弄壞了,不然在牆身都穩定」。而牆身的滲漏通常是由於來水的新舊銅喉接駁不當,或者去水的企缸或浴缸渠閘與喉管接駁鬆脫所致,曾世耀建議做色水測試,在不同排水位如馬桶、鋅盆、企缸等各倒一種色劑,便可以看見室內、樓下或外牆有否滲水,也可分清是哪個源頭。

B‧認住3條渠 清水污水勿亂駁

若屋外喉管老化破裂,細菌也會經抽氣扇或空氣傳到室內。鄭維榮說大廈喉管分為廢水渠、污水渠及清水渠,舊式樓宇會將前兩者合一,新式的則將接駁坐廁的污水渠及接駁地台、洗手盆等的廢水渠分開,然後在外牆駁在一起:「如果隔氣管做得好,這兩條萬一駁錯,問題不是很嚴重。」不過,二人說若清水渠與污水渠接駁,就是不應犯的錯誤。因清水渠是為收集雨水,要保持暢通才可防治大雨,而且直上直落,沒有隔氣設備。個別住宅更會見到鹹水與淡水喉管連接,例如是經常沒鹹水供應的舊樓,就有人會用鹹水喉駁淡水;有的為省錢,將冲廁的淡水接到食水喉,這些都有細菌污染食水的風險。

C‧喉管有問題 不宜自行修理

鄭維榮指室外喉管因日曬雨淋,十多年就老化:「紫外光好厲害,30℃經過石屎反射就40℃、50℃,長期高溫便會變形。如有水封,沒老化得太快。」但滲漏位置較難看到,要在注水時留意有沒有水滴,或靠管理公司搭棚更換。疫情下很多人在家看片,學維修喉管,他自己也看過不少,但直指錯誤資訊甚多,也無從判斷拍片人是否專業水喉工,故建議公眾在DIY時須綜合不同影片的資料,或徵詢專業意見。曾世耀亦提醒,港人欠缺自小維修家具的經驗,DIY或弄巧成拙。

文˙ 梁雅婷

{ 圖 } 資料圖片、測量師學會、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