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相展記錄新常態 微觀奇幻疫景

文章日期:2022年01月14日

【明報專訊】原定下周舉行的攝影展「下回分解──新冠新觀」,以新冠疫情為主題,策展人黎健強說自己與主辦單位本來笑言通關在即,新冠疫情會否成為過氣主題?誰知,展覽的英文展題Another Round不幸言中,疫情又殺到,連展覽亦要如中文展題所講,要延至9月「下回分解」。不過,讀者可在報紙率先觀看部分攝影作品,看藝術家如何以科幻、變形蟲、母系社會等題材作品探討疫情。

策展人黎健強是香港藝術學院的高級講師及學科統籌。他說最初受邀策展,是他認為香港甚少以疫情為主題的單一大型展覽,希望展覽作品不是​​宣泄情緒,而是為觀眾打氣;亦因為籌備展覽時疫情已持續一年多,黎健強說作品的確不是即時回應疫情,而是經過轉化和沉澱。最後團隊共邀請6名攝影師參展,包括余偉建、鄧鉅榮、胡興宇、朱德華、張志偉及張影薇。

不明飛行物體激發不安

展題名為「下回分解」,英文為Another Round,就是說疫情一波又一波發生,人們經歷一波又一波的新常態,展覽亦因新一波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而要延期。如果展覽能實地舉行,余偉建的作品《入侵》系列將會打頭陣,以黑白照拍下城市中怪誕的瞬間,也許最切合現時人們受疫情所困的心情。此系列以全景相機拍攝城市景觀,包括公園、欄杆、鐵絲網、水馬等,並捕捉景觀中真實存在的詭異事物,例如掛在屋外一條鐵線上的口罩、被膠帶綑綁住的遊樂設施貌似科幻片中的不明飛行物體、像外星生物般的風箏等。整個系列充斥曖昧不安,正正反映人們生活看似一切如常,但實則被病毒入侵而無法反抗,深感壓抑的心理狀態。

余偉建是美聯社的攝影記者,多年來以鏡頭記錄新聞事件。黎健強與他相識多年,形容對方為城市觀察者,身上總是帶着一部相機,隨時隨地觀察城市狀態並拍照。有別於新聞攝影需要的快、狠、準,黎健強也佩服余偉建很能「等」,《入侵》系列便是需要等待,由幾分鐘至一個鐘不等。黎健強亦說此系列作品不滿足於做傳統的紀錄,而是有自己的看法,用《入侵》一詞為系列名稱便帶有「暴力」的意味。黎健強認為其照片奠定展覽的氛圍基調。

化身變形蟲 與家人合照

另一系列《變形人間》則以「怪物」為主題。作者張志偉是舞台攝影師,他交出的作品亦與劇場有關,請來奇想偶戲劇團的戲偶師小咪製作「變異中的昆蟲」戲偶服,然後邀請朋友甚至親身穿起戲偶服,並與家人合照。題目《變形人間》靈感來自卡夫卡《變形記》,小說談及主角變成昆蟲的經歷,黎健強的策展文字則把焦點放在這隻變形蟲原本的人類家人身上,他們如何面對至親成為變形蟲的不安與恐懼呢?張志偉分享說相中人物的動作經過討論及安排,他視相片場景為舞台,也認為日常就是舞台。觀眾可仔細留意照片中每個人物的表情,從中能發現不少趣味。

病毒擊敗人類後的世界

朱德華的《在未來》同樣是充滿想像力的作品,從科幻角度想像病毒擊敗人類後的世界。黎健強說,朱德華認為如果大部分人因疫情等災難死了,因女性的生存能力會較高,可能會有一個女性活下來,並在空無一人的荒原廢墟上自我複製。然而朱德華再反思,如果自我複製的女性相貌、身形、種族及階級完全沒有分別,難以分清每一個女性,她們是否演變成了另一種新的病毒?抑或能重建人類文明?只有女人的「母系社會」是好是壞,引起訪問在場眾人熱烈討論。朱德華、張志偉、余偉建的3組作品,都讓觀眾有真假難辨的感覺,無論是刻意捕捉不明物件,在現實構築戲劇場景,或如朱德華作品以電腦修圖處理,都嘗試游走於攝影媒介的真假邊界,以引發想像和思考。

另外3組作品則相對貼近現實。鄧鉅榮的《新觀·世音》拍攝了500多人口罩上的雙眼,並以幻燈片形式播放照片。黎健強引用《信報》一則漫畫的詩意句子形容作品意念,「我們很久沒有看見對方的笑容」,原來口罩的存在讓我們只能認得彼此的雙眼;胡興宇的作品Normal Temperature是拍攝疫情下景物的visual journal(視覺日記),以柔和色調拍攝的雪糕筒、紅白膠帶等,予人親和的感覺;張影薇的《自求多福》,拍攝了作者親自以口罩編織而成的百家被,百家被實物會在現場展示,象徵抗疫的意志力;加上其他相片中出現的符號如平安包和紙鶴,寓意祝福,給展覽帶有希望的終結。●

下回分解──新冠新觀

日期︰本年9月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5樓包氏畫廊

網址︰bit.ly/33l8E6p

註:因應疫情,活動最新舉行資訊以官網公布為準

文:胡筱雯

編輯:蔡曉彤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攝影 攝影展 黎健強 相展 下回分解──新冠新觀 展覽 文化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