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生活圈:爸爸帶路,「1分鐘」到青衣! 荔景小女孩放電之旅

文章日期:2021年10月03日

【明報專訊】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形態,巴黎市長Anne Hidalgo去年在連任政綱提出「15分鐘生活圈」(15-minute city)政策,讓巴黎人能以15分鐘到達返工、購物、消閒之處,減少長途跋涉,汽車污染少啲,人又輕鬆啲,這種想法隨世界各地的人經歷過封城、在家工作/上課後愈趨流行,把從生活圈反思城市規劃的念頭搬到香港,又會怎樣?10月起我們每月第一個周日出行,貼地體驗不同群體的生活圈,以圖像繪出立體角度,從中透視背後的城市規劃矩陣,看看怎樣可讓城裏的人活得更好。頭一集趁開學伊始,由剛升上小學的5歲多小女孩安之與爸爸帶路出發!

【我的生活圈】

安之剛升上小一,今天我們從她荔景的家出發去玩,體驗她一小時路程內的生活,由爸爸王天仁陪伴帶路,他三言兩語就能概括荔景:「這裏一眼睇晒,一個長方形,兩頭是公共屋邨(荔景邨),中間被地鐵站切開兩半,兩個居屋屋苑在馬路兩邊(賢麗苑、悅麗苑)。」他不久前是荔景區議員,笑言:「我出來競選時,啲人知道佢多過知道我。」

精靈親人的安之受盡街坊愛護,聽着爸爸的話,吃吃偷笑。我們沿荔景山路上斜到附近社區會堂旁的籃球場,是兩父女的小樂園,從這邊可俯視安之家附近、亦是天仁前議辦旁的小遊樂場,那裏只有滑梯與座椅,安之說「我想要個韆鞦」,還細心提議「老人家設施也要更多,要整多幾張櫈」。對着社區會堂邀她奇想,她想裏面也是遊樂場。爸爸問:「你不是說想游水?」她答:「我想我棟樓最頂天台有個泳池同可以放狗。」如果會堂裏擺個泳池好不好?「好喎好喎!」

1. 荔景巴士站 「遇上」姜濤

荔景山路旁有巴士站,她早上在此等校巴接送到位於石門的小學,去程35分鐘,回程45分鐘,爸爸說「返來就耐,兜勻晒美孚」,但安之說跟同學聊聊天,從不覺車程難熬。她指着車站懸着報告到站時間的熒幕,「日日見到姜濤喺電視度!」她最愛MIRROR其中4個成員,記者給她出道練習題:要是鏡仔來玩一小時,你帶他們到哪裏玩?她答:「我6時起身,他們也6時起身,然後我們7時半在這邊等,去茄子公園玩一個鐘,然後回家傾吓偈食吓嘢就刷牙瞓覺,因為那天是星期六,玩完就去我屋企sleep over,6點起身玩到9點,就去美孚睇戲,下午就say byebye啦﹗」

2. 葵芳「茄子公園」 小孩放電熱點

她口中的「茄子公園」是葵芳新都會廣場的露天遊樂場,茄子是一道滑梯的形狀,天仁形容為「整個葵青區的(小孩)放電熱點,人多時每個設施都要排隊玩,等同葵青迪士尼」。我們走進荔景地鐵站,10分鐘後就到達公園。她仍在認真計劃:她與爸爸、姜濤坐Anson Lo的車,一分鐘就到,Edan跟Ian自行坐地鐵再集合吧。

3. 青衣公園 屋企出發「一分鐘」到

安之看待時間有她的一套,爸爸以大人時間觀評估,從家裏來需時「半小時內」,她則答:「一分鐘啦!」如果要去另一個她最喜歡的地方青衣公園又需時多久?「可能一分鐘啦,一個站就到啦嘛。」在地鐵路線圖上,荔景與青衣、葵芳同是一站之遙,「一分鐘」對安之來說似乎是「很快就到」的意思;不過問到在公園玩多久,她跟爸爸答案一樣,都是一小時左右。

回荔景再經歷約4分鐘車程,我們已來到青衣。茄子公園正啲定青衣公園正啲?「青衣公園,可以踩單車嘛,我們會在草地上野餐。」

4. 1小時生活圈 仲去埋長洲!

他說安之的一小時生活圈可覆蓋長洲:「我們家到中環需10分鐘,快船35分鐘,一個鐘頭掹掹緊也去到。」因應荔景的地理位置,天仁說出行主要靠地鐵與走路,他認為「我們周邊環境算幾好,起碼多些可自由活動的空間,短時間也能去到這個望到海的地方」,他提及住在舊式屋苑,保安不會見小孩玩滑板車就過分緊張;青衣公園的管理亦不過嚴,要說欠些什麼的話,可能是一個圖書館。

5. 安之理想規劃:泳池‧韆鞦

既來之則安之,女孩跑跑跳跳從未喊累扭計,此際給她小本子,就靜靜畫出心中理想地方要集齊的東西:「滑梯搬去泳池度,個岸就有一個韆鞦……」

【規劃這個圈!】

樓下有多少個泳池 原來有數計?

若能許願,在家附近變出一樣東西,安之想要一個泳池,「可以每天游兩次水」。我們搬家要考慮許多,小朋友想要的卻簡單不過,就是泳池、遊樂場等「好玩」的康樂設施。大家的社區設施是否足夠,原來有數可計,就是全香港的規劃師都會參考的《香港規劃標準及準則》(下稱《準則》)。

幫安之算一算,全港的泳池足夠嗎?《準則》建議每287,000人設一個泳池場館,據政府剛發布的研究,到2026年,全港欠32個泳池。不過,荔景所在的屬葵青區其實有4個泳池,安之爸爸王天仁曾任當區區議員,他說,葵青在十八區中已算「富戶」,只因荔景位於山腰,沒平地建設施,才要坐車約10分鐘到葵涌泳池。《準則》指出康樂設施應盡量位於交通方便處,因此,大家若能走路或坐一會車便能跳進泳池,也有賴這份《準則》。

自己的遊樂場,自己設計

安之喜歡的另一個地方,是她暱稱為「茄子公園」的葵芳新都會廣場天台公園,同樣要坐一個港鐵站,因她家附近只有屬荔景邨的小型遊樂場。「茄子公園」是私人公共空間,由商場管理,大受孩子歡迎,有氹氹轉、鞦韆、3.5米高的滑梯,這些都是在康文署、房署轄下遊樂場久違了的設施。

《準則》列明多少人要有一個遊樂場,但不設詳細設計標準。早前申訴專員公署促房署加強社區參與,改善遊樂場設計。其實康文署、房協近年都積極與各部門、民間團體合作,與社區一起設計新穎的康樂空間。由早前的屯門公園遊樂場、二陂坊遊樂場,到最近的旺角砵蘭街休憩花園,都引入了公眾參與,是值得鼓勵的新嘗試。

安之住在葵青區,當區區議會曾舉辦公園社區規劃研究,包括讓小朋友用Lego砌出理想公園、實地考察的公園規劃工作坊。原來小朋友希望公園可加入升降設施,讓想玩耍的傷健孩子都可以享用公園;大人則希望有免費電話亭,讓小孩或沒帶電話的人使用,「民間規劃師」點子之多,真叫專業規劃師讚歎!區議會現在亦與民間機構合辦「參與式預算」社區實驗,不限年齡,都可提交建議,其後將有社區規劃工作坊,改造青衣牙鷹洲花園。

最好的規劃師,是街坊

全球都有由下而上參與建設的例子,例如新加坡就由建屋發展局推行不同的社區規劃,改造空地成為街坊聚腳點,或合力規劃社區改善工程。其中Build-A-Playground(BAP)先導計劃,就是由居民設計組屋的遊樂場,甚至連地墊的圖案都由小朋友設計。在三巴旺巿(Sembawang),政府會張貼海報,以設計比賽、家訪等活動收集居民想法,再將想法整合成路邊展覽,舉辦規劃設計工作坊,與居民一同設計理想遊樂場,最後整合出不同的設計方案,再由居民(包括小朋友)投票選出最喜愛的設計及為遊樂場命名。

《準則》有何用?

《準則》由政府制定,按各部門政策不時修訂,有量化標準,也有設計指引(如遊樂場需離工廈十米),雖無法定效力,但有助政府規劃用地,供政府部門及發展商參考。第四章《康樂、休憩用地及綠化》,就是安之最關心的康樂設施,可於規劃署網頁下載:bit.ly/2WsCTW3

文:伍美琴(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黃熙麗(研究助理)

{ 相 } 曾曉玲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