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覺風景」探尋真假

文章日期:2021年04月02日

【明報專訊】近年資訊氾濫,假消息假新聞充斥社交媒體,令人驚覺眼見未為真。作曲家兼聲音藝術家趙朗天,以劇場表演拋出疑問:耳聽是否未為實?劇場裏將有風聲雨聲鳥鳴聲、悠揚的提琴演奏、演員的話語歌聲,恍如一幅「聽覺風景」,這場表演既不是音樂會,也不是有起承轉合故事的戲劇,而是表演者與觀眾思索真假的歷程。

表演《耳蝸裡有隻象》,導演是作曲家趙朗天,他並不是一般的劇場導演。對於這個作品,他和創作監製黎蘊賢定義為「導聽演出」(auditory performance),認為這個較創新的形式,最能夠表達他想帶出的信息。

「拆牆」中不斷挑戰

趙朗天回顧自己的藝術生涯,由作曲到研究聲音藝術,一直都是「拆牆的過程」,不斷尋找新形式展現自己的思考。他於三藩市音樂學院取得作曲學士學位,其後研究聲音藝術和多媒體藝術,還成立實驗藝術團體Trilateral Lab,今次擔當劇場導演又是他的新挑戰。

他介紹自己是情感豐富的雙魚座,一方面希望可以做到「貼地」的創作,用作品解釋世界,一方面又希望藉作品抒發澎湃的情感。他對這兩年的香港,感受特別深刻,觸發他創作是次表演的,是2019年下半年的一次反修例遊行,他由銅鑼灣維園走到灣仔集成中心路向,遇到一個婆婆跟一個阿叔討論「魚蛋粉」,他說他的靈魂突然回到自己跟嫲嫲在集成的那間粉麵店吃魚蛋粉的那天,他以前多次經過舖頭,卻從未有這樣的經驗。

聲軌現場演奏交織層次

趙朗天由這件小事開始,解釋這次表演。聲音的特別之處,是有一個聲軌(audio track)記錄了環境聲,同時有樂手會在現場演奏,和環境聲產生共鳴。「樂手不一定會在演奏歌曲,他可以扮雀鳥的聲音,甚至咖啡機的聲音,那究竟哪個聲音來自樂手或聲軌呢?就是觀眾要思考的事。」同時,演員會說話增加表演出現的聲音層次,趙朗天說︰「他們會介紹在這個環境,你應該聽到什麼,但他們的介紹又是否準確呢?這就見仁見智——因為聲音是很個人的經歷。」

在音樂中加上真實世界的聲音,這個做法原來在1940年代開始,當時有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ète)一詞,形容錄製現實中的聲音,剪接和拉長縮短,直接在聲音上創作,而不再用作曲符號和樂譜等抽象工具,這音樂作品和音樂種類名稱,就由法國作曲家Pierre Schaeffer所創。趙朗天說自己在音樂與具象音樂的轉化之間,感受到每個人對同一聲音的感知可以完全不同,因為感知也來自個人的記憶,「我們知不知道自己在看客觀世界的同時,也在看自己的過去呢」?就是趙朗天想跟觀眾分享的感受。

聲音系統包圍觀眾

表演中所有錄製的聲音,都是這兩年蒐集回來的。他近年和身邊朋友聊天時,都覺得周圍有太多影像和資訊,例如他會盯着「九合一」現場直播網站,卻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他回想起「魚蛋粉」,更覺得人要了解自己所見所聞,自己的回憶如何影響自己感知,才可能建構新的世界。趙朗天說是要be truthful,表演名稱《耳蝸裡有隻象》,就借用英文諺語elephant in the room,說的是要正視眼前的世界。

進入劇場後,觀眾將會坐在表演場地的中間,被表演者以及導演悉心準備的聲音系統(sound system)包圍,每粒音都是經過設計的,提琴的聲音有時像耳鳴,有時是音樂;演員的話,說着說着,就變成詩和歌;而那些滴答的雨水聲,竟會似樂章中敲擊樂的聲部……觀眾可能會有一陣頭暈目眩,但隨之而來,是墮入回憶中,探尋自己感知世界的真實與虛假。

●《耳蝸裡有隻象》

日期:4月16至18日

地址: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九龍聯合道135號)

票價︰$280

網址︰bit.ly/3m0AQ3O

文:胡筱雯

編輯:王素怡

美術:謝偉豪

相關字詞﹕具象音樂 演奏 聲軌 聲音 反修例 導聽演出 趙朗天 耳蝸裡有隻象 假新聞 劇場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