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le F:條數點計?

文章日期:2020年10月28日

【明報專訊】已習慣每隔一兩年就要搬屋,於是每次搬屋都計計條數:不止計算租金上調多少,居住呎數下調多少,還包括和我租同樣大小單位的居住人數增加多少。剛開始搬出來住時,有時租到一房、有時租到兩房,聽經紀提到來看樓的其他顧客,又或是上一手租客,大多是新婚夫婦,或有一個小孩的家庭。再過幾年,陪看單位的經紀提到上手住客是4人家庭。近日找地方搬,看到一個一房單位,雅致舒適,雖然喜歡,心裏卻盤算着房小廳小,到底要怎樣才能安放各種身外物,而且租金還是幾年前租兩房三房的價錢。走出門時碰到隔壁一家連老帶小5人歸來,經紀說隔壁的尺寸間隔與我剛看完的單位一樣,心裏悲哀,難怪斷捨離這樣流行。

每次遷居,有個故事總纏繞着我。那是我剛搬出來時聽到的,真人真事,卻比小說更有宿命感。我不知這個故事觸動我的部分,是男女當事人相守多年卻總結不成婚的感情,還是女當事人略微悲慘的結局,抑或是他們一再被樓市與時代牽扯進漩渦的無奈?還是應說在這座城市,這些都是糾纏一起,無從分割。

女子在回歸前認識了男友,很快就認定對方,準備結婚。男友把父親留給他的唐樓賣掉,用來付了首期購入更好的單位,不久樓市升了,他們把單位賣出用本錢與賺了的錢,又付了首期購買更好地段的單位。在那麼短短的時間裏,他們資產翻得很快。

來得快,去得快。然後金融風暴來了,樓價暴跌,單位成了負資產,不久更被銀行收回拍賣。女子留在香港工作還債,男友北上內地尋找翻身機會。多年之後,男友在內地發展不俗卻發現拍檔借公司洗黑錢,於是將股分賣給拍檔,回來香港。這時他們已清了舊債,有了這筆錢,女子不用再工作,兩人過上舒適的生活,他們決定不再買樓,只一直租屋住。

但在這座浮城,人總會被想踏着實地、有些實際的東西揸手的安全感吸引。當樓價一直漲,他們又怕將來會後悔沒有買樓,所以最終還是決定再置業。在哪兒跌倒就在哪兒爬起來,他們在當初被銀行收回單位的相同屋苑購入新居,不同的是這次比之前的呎數更加大,而且他們付了三分之二樓價作首期,餘下的積蓄還夠安穩過日子。

樓價升跌牽動情緒

但一如這個城市反覆上演的故事,終於上了車,樓價卻又開始跌,女子總是留意着樓價,每跌一些她就憂心一些。男友安慰她說不會遇上兩次金融風暴,只是樓價正常上落,而且今次付足三分之二樓價,總不會跌到被銀行收樓的。男友為了令她安心,決定帶她去一趟長旅行,回來就結婚,也讓女友不用留在香港天天留意樓市。他們在歐洲到處遊玩,旅程後期女友就開始感到不適,老是心痛。回港後馬上入院檢查,才查出有隱性心臟病,歐遊時多次乘搭短程內陸機,引致病發,不久後女子就過身了。

他們始終沒有結婚,由當年唐樓的小單位,到多年後的知名屋苑,是兩個人的半生故事,無可能簡化成數字,無論是金額或是呎數。但偏偏他們的命運就由這些牽扯着,說這故事給我聽的人,是這對當事人的朋友,他覺得如果不是對樓市的擔憂,或許他們就不會去長旅行,或者後來的事就不會發生。

條數是否這樣計呢?還真是不知道。聽這故事時,是我搬出來自己生活的第一年,現在十年也過去了,這些年總在不同的居所間遷徙。你可以覺得無處安放一室雜物,也可以覺得是在不停發掘不同地區的美好,生活在起起伏伏,每人都需要自己去對抗浮城之浮。

文:方太初

相關字詞﹕專欄 方太初 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