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身視角無人機比賽 會飛的F1 空中競速激鬥

文章日期:2020年10月14日

【明報專訊】腳踏實地生活久了,不免會幻想像飛鳥般翱翔天際,俯衝而下,再展翅騰飛,會是什麼感覺?當科技尚未能夠將多啦A夢的竹蜻蜓帶來現實時,可幸近年興起一種新興運動,只要戴上特製眼鏡,手執遙控,便可控制無人機在空中風馳電掣,將第一身視角的飛翔畫面盡收眼底。彈指之間,飛手們(FPV無人機操控者)鬥速度,鬥戰術,鬥毅力,猶如將F1賽事搬到空中。

時速可達200公里

談到無人機,最為人認識的,想必是航拍機或遙控飛機。而眼前的無人機,是FPV(First Person View,第一身視角)無人機,又有「穿越機」之稱。它沒有航拍機的穩定器,也沒有自動導航,只有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輕巧身軀,是為競速專用。呼嘯一聲,無人機騰空、翻筋斗、來回兜轉,每小時速度可達100至200公里。機上前置鏡頭攝下的畫面,傳給站在地面的飛手,「像坐在機艙,像駕戰機但你不會死,感覺有如會飛的F1」。玩齡5年的飛手何永志(Wil)說。

Wil本來是遙控車發燒友,在洲際賽事Asian On-Road Championship的 formula組別名列前茅,奈何他愈投入遙控車比賽,愈發現比賽不過是「軍備競賽」,購買昂貴裝備為先,技術為次,每個月起碼要花6000多元養車。陷於瓶頸時,Wil上網看到無人機短片,旋即入手試玩,畢竟新手的全套裝備,也不過千餘元。「想不到玩了9個月,參加內地一個選拔賽,竟入了圍,比賽中我在全中國排第9,突然要當國家代表出賽,像夢想成真。」後來征戰過韓國、台灣、東南亞等多個比賽的他,現在是香港FPV無人機競賽代表隊成員之一。如果沒有疫情,訪問這刻,Wil說自己理應身在無錫作賽。

飛越障礙 反應技術兼重

沉迷於無人機,當然不單止因為好勝心,「與遙控車相比,玩無人機是第2個世界,刺激開心好多」。戴上圖傳眼鏡,有如進入另一國度,地平線上,無人機帶領視野在半空飛翔。如果是比賽的話,畫面就更刺激了,賽道上設有不同的障礙物,像圓拱門廊、羊腸通道、各種形狀的支架,飛手必須鬥快越過這些障礙,壓倒對手取勝。比賽時每名飛手還有一名領航員在旁,向飛手傳達即時指令。例如對手追得多貼,還有多少個彎到終點,即使飛手看不到周邊環境,也能對整體戰况了然於胸。

然而,眼鏡內的畫面頗低清,雜訊不少,有點像CCTV畫面,Wil解釋:「我們不追求清晰畫面,而是追求能見度,一秒可飛10多米遠,飛手不可以lost任何一秒的視訊,一lost就容易炒機。」他說digital(數位信號)畫面雖然高清,但只是「為自己開心」,純屬視覺享受,如果在競速比賽,為求圖傳穩定,大多運行analog(類比信號)系統。

自砌無人機 探索獨門技巧

擁有一台無人機絕不簡單,大部分飛手的無人機,均是自己一手一腳砌成,以切合自己需要。港隊教練陶志灝(Albert)稱:「從3D打印機件、裝上摩打和槳翼、上螺絲、焊接機件,也不假借於他人手,才能對自己的飛機更認識,更有信心。」競速無人機多數是4軸機,即裝上4個摩打。機架主要以碳纖物料製成,以求輕身,飛得快。扁平的機身內,裝有處理及接收信號的組件,包括電子變速器控制4個摩打;如同電腦CPU的飛控(flight control),負責處理信號及控制電路;用來接收信號的接收器;外部則設置鏡頭,連接圖傳眼鏡:設好天線,便可將信號傳至眼鏡。電池艙通常置於機底,重心在底部的話,無人機高速轉彎時,動能可更強。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至於他手上的遙控器,簡單來說就是左右兩支搖桿,分別控制轉速和前後,貌似簡單的操作,卻是最困難之處。Albert說,操作FPV無人機,不像駕駛汽車般可以隨意煞掣,突然停浮在空中,飛手只能用兩支搖桿,控制速度和方位。「單是在空中停低的動作,已需長時間練習。還有如何收油、加速、入彎?用什麼航線、速度跨越障礙?將無人機操縱自如、快慢如心,是最具挑戰的。」

尤其FPV競速屬新興運動,實戰上,沒有一本通書讀到老,很多技巧都要飛手自己探索。「FPV無人機沒有飛行輔助,所有操作只靠手指控制,很考驗反應和即時判斷。」除此之外,在砌機的過程中,飛手少不免要研究零件結構,了解飛行原理,動手製作飛機,講求又是另一門專業知識。就像許多運動一樣,Albert表示:「最重要的,還是毅力和訓練。」

文:宋霖鈴

編輯:劉家睿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Life & Styl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