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戴口罩?堅持去茶樓? 疫下護老「聽話」絕招

文章日期:2020年08月08日

【明報專訊】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本港,多間護老院出現群組爆發,死亡個案多是70歲以上長者,令家有一老的市民憂心忡忡。有人苦惱老友記「唔聽話」不肯合作防疫,有人則擔心自己把外面的病毒帶回家中感染長輩。這波疫情來勢洶洶,究竟怎麼做才能守護「家中至寶」?

(更多長者防疫資訊請留意8月10日(周一)明報人生下半場版)

70歲以上感染死亡率高2倍

早於3月初,香港大學醫學院與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已發表研究,指70歲以上長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比年輕人高2倍。現時長者的感染數字和死亡數字的確不斷上升,背後有什麼原因?於2003年SARS爆發時在dirty team工作的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營運總監胡志遠表示,高齡人士較高危有兩個原因,首先是因為他們年紀大,加上有糖尿、心臟病等長期病患,抵抗力和免疫力都較低,容易受感染;第二,患有心、腎或肺病等慢性病,受感染後病情惡化時,「身體會捱不過最關鍵的一周,即使有最好的醫療,身體也應付不了,所以長者容易受感染,染病後容易因嚴重併發症而死亡」。

長者屬高風險群組,但要他們同心抗疫卻不時遇到困難。有些長者不願意配合防疫措施,亦有長者困在家中太久而鬱鬱寡歡,如何與「銀髮族」攜手抗疫?胡志遠和關護長者協會的兩名註冊護士有以下貼士:

胡:胡志遠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營運總監)

黃:黃慧萍

(關護長者協會營運經理、註冊護士)

劉:劉敏

(關護長者協會葵涌區銀鈴護士站註冊護士)

耐心解「毒」 分析「唔聽話」原因

問:家中長者「唔聽話」,甚至抗拒遵守防疫措施,有什麼勸導方法?

黃:疫情之下,日常生活很多方面都有不少改變,莫說老人家,年輕一輩也很難適應每日不同的政策和轉變,老友記「唔聽話」其實可理解。所以,家人不用動怒,先心平氣和地跟長者解釋「點解要正確戴口罩」、「點解唔好成日出街」、「點解要成日洗手」,原因就是「我希望你健康」。若不正確戴口罩,經常到人多的地方,或不常洗手,會增加感染的風險。所以希望他們「聽話」,減低自己感染風險,讓一家人都安全渡過這一關。

此外,家人亦需要為長者多想一些解決方案。例如為他們準備尺寸合適的口罩,幫他們調校好口罩帶的鬆緊度,減少口罩滑下,讓他們佩戴時感到舒服。

劉:要先了解長者是什麼原因拒絕,有無病理上的問題。例如老人家本身有慢阻性肺病或心臟衰竭,如果外出要戴外科口罩會呼吸困難,比平常人辛苦很多倍;又或者,已經提醒長者要戴口罩,但發現他出門又忘記戴,可能是認知障礙症。

如果跟長者說要戴口罩出外,他們抗拒甚至情緒激動,我們要了解他們的心理。因為自從1月中開始,為了防疫不斷擴闊社交距離,而長者的活動範圍比一般成年人窄,再加上社交距離,他們會容易感到被孤立、隔離,有時候想找人幫忙又找不到,產生「無人幫我,只會叫我戴口罩、叫我不要出街」的想法,日積月累,心情變得煩躁;特別是初期認知障礙症患者,他們記性、脾氣也會轉變。所以,當他們的情緒因疫情而高低起伏,就要多加留意,想想有否顧及長者的需要。例如家住葵涌的長者要到深水埗買東西,家人與其一味叫他不要外出,倒不如嘗試理解長者的需要,利用其他方法如網購,去幫助他解決問題。

孫兒「出馬」 解釋戴口罩也為家人好

胡:應付老人家的「殺手鐧」是子女或孫兒,所以子孫要向長者好好解釋,防疫除了為自己,也是為了家人,要保護自己也要保護家人。但若勸喻無效,真的沒有辦法之下,可能就唯有在家也戴口罩,防止互相感染。有時老人家因為各種原因而未能跟足防疫措施,家人也需要體諒,唯有自己做多一步。

重複示範教防疫 門口貼口罩圖

問:若家中長者記性差又或知識水平較低,防疫教育應如何入手?

劉:我們教育社區長者的有效方法是真人示範。例如戴口罩,要逐個步驟示範給他們看,通常教一次不會記得,所以教完要叫他做一次給你看,隔一段時間又再叫他做一次,確保他們記得步驟。我們亦會派發有圖示的小冊子給他們,忘記了也可以看圖勾起記憶。

另外,我們會提醒長者出街帶「百寶袋」,袋中除有銀包、鎖匙,疫情期間最好放2、3個口罩入袋中,萬一真的忘了戴口罩,袋裏也有備用;或在大門上貼一張口罩相片,提醒他們戴了口罩才出門。

與「老友」視像歎茶 家居運動分散注意

問:疫情嚴峻,長者是否一定要「禁足」?被困家中太久,變得悶悶不樂,又怎樣幫助他們?

胡:絕對不鼓勵長者去人多擠迫的地方,要暫時避免去茶樓這一類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如果真的想見見「老友記」,唯有每人買些點心,用網上通訊軟件開視像會議見面。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不止是短期,這種生活模式可能要維持一兩年,所以家人要幫長者利用資訊科技去重建社交關係。另外,超級市場也應盡量少去,如果想出街購物,要選擇人流較少的時間,回家後要更換衣物和鞋,避免將外面的感染源帶回家中。

但另一方面,老人家長期留在家中對身心亦有影響,所以可到住所附近較少人的戶外空曠地方如公園散散步、曬太陽,加強抵抗力;但要避開吃飯時間,確保不會撞到除下口罩吃飯的人。防疫亦不應該「去到咁盡」,因為一方面要抗疫一方面也要生活,要取得平衡,當然外出時要記得佩戴口罩。

劉:以往可以去酒樓與街坊談天,但現時不可以。長者獨自在家中,或很久無人與他傾談,會感到寂寞和無助,這些負面情緒亦會令長者抗拒防疫措施。要處理長者寂寞的情緒,可以教他們做簡單的居家運動,如協會向長者派發一些練力帶、練力球等,讓他們沉悶時可以做運動,分散注意力,情緒就不會過分繃緊。此外,家人每天都與長者傾談,與他們一起看新聞,因老人家看見新聞報道確診數字飈升,甚至自己居住大廈有確診個案時會很不安,家人在旁可以安撫,以免他們受驚,也令長者知道不止他一個人面對,而是全家人會一起陪伴他抗疫。

有病徵快檢測 打流感針免虛驚

問:如果老人家頭暈身㷫,要立即做病毒檢測嗎?

胡:如果有發燒和呼吸系統徵狀,都要盡快做檢測。因為就算居住大廈無確診個案,但不知道會否有隱形帶菌者,或有懷疑確診病人住在附近亦都「估唔到」,所以大廈有無確診個案,參考價值不高,有病徵都盡量做檢測。

另外,強烈建議所有老人家,無論有沒有患慢性病,都必須要打流感針。尤其9、10月又可能出現流感。而我們現在已開始討論新冠病毒會否在冬天再爆發,甚至比之前更猛烈,現時醫學界都表示擔心。所以避免誤中副車,虛驚一場,無論如何也要打流感針。

文:杜欣勇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