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談:打破禁忌 與父母談善終

文章日期:2020年06月29日

【明報專訊】現代young old,50、60歲仍然未覺老,但卻要面對日漸老去的父母,照顧、陪伴,以至告別雙親,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人生課題。Cynthia母親於去年4月離世,送別的經歷,她至今仍未放下傷心及愧疚之情。馬傑偉的媽媽96歲,曾經一度忌諱談死,一家人如何令母親安然說後事的安排?梁萬福一直推廣生死教育,對此又有何見解?

■劉:劉庭善

■馬、馬太:馬傑偉夫婦

■梁:梁萬福

劉:我經常想起媽媽,會因此而哭。我很疼她,但她生前和她說話,講兩句又會𤷪。晚年的媽媽,對家居清潔和飲食要求都愈來愈腌尖,我覺得她慢慢不再享受生命。我現在常想,我做得夠嗎?是否做得不夠好?

馬:之前有無同媽媽傾過喪禮安排?

劉:我不敢與媽媽談死亡,太驚。後來為媽媽辦理白事,也許殯葬行業有很多禁忌或陋習,永遠滿足不到我們需求。媽媽喜歡靜,我想佈置整牆都是花,只打齋,也不想媽媽穿壽衣,但他們(白事工作者)總說不行,又說要破地獄。我真的哭了,覺得連這些事都無法為媽媽做好。

溝通需過程 時機要找對

馬:當父母去世,我們照顧得夠不夠,是這代人正面對的問題。我幾年前也像你般,一來不知道老媽子(對談論死亡)怎反應,而且最初她也避忌不說。這幾年跟得福哥(梁萬福)多,開始找相關資料,知道要預早溝通,溝通需要過程。起初我們趁拜祭爸爸時,隱晦地問媽媽:「你想在這兒(埋葬)嗎?」最初她很抗拒回應。

馬太:要找對時機,不能突然在飯桌上突然提及,拜山是一個好時機。

馬:平安紙、揀什麼相(遺照)、喪禮想用什麼儀式等,都要好多技巧來問。媽媽後來隨我侄女信了耶穌,在家中不停播放電子《聖經》。我讀過神學,告訴她人死了也有可能在別處遇見;加上我女兒懂得哄嫲嫲,我們用了三四年時間,知道她只想要簡單儀式,現在她已選好遺照、寫好平安紙。

梁:生死教育就是要大家開放一點,讓長輩make a wish,想火葬?土葬?穿什麼衣服行最後一程?

馬:外母常常去社區中心,一切準備得很好,很開心地寫好平安紙,又去選棺材。

梁:老人中心會帶他們選棺材、寫平安紙,和其他老人一起做,他們就不會那麼反感。嬰兒潮一代的教育水平,應該能接受這種教育,學習軟化長輩。其實絕大部分老人不介意談死亡,但你不要咒佢死。他們父母、朋友都走了,朋友都在喪禮見面,一定知道何謂死。

馬:女兒晚飯後會拖着嫲嫲散步回家,她上兩星期對我說「嫲嫲已安心去」,我感到鬆一口氣。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生下半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