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意願 點止醫療殯葬 二人三囑 安心道別

文章日期:2020年01月13日

【明報專訊】和家人到餐廳點菜,家人點了「是但」,你只好盡力挑選覺得最好的菜式給他們,最後他們沒表示喜歡與否便離開了,你會有何感受?

當生命到了晚期,至愛親人未必完全了解你的意願,但卻要為你做一些重大決定,因而困惑、迷惘。把握時間向家人表達心願和愛意,對晚期病人和家屬尤其重要,不要說得太遲而留下遺憾啊!

章伯年輕時獨自來港,性格獨立寡言,從無機會讀書到考取正規教師資格都是靠一雙手。他退休前從事教育工作,退休後隨家人移居外地,但因不適應外地生活,數年後他獨自回港,老伴卻留在外地跟隨兒子,至今已逾10年了。兒子雖然擔憂父親在港的生活和健康,但知道他性格倔強也不能勉強,這份矛盾一直藏於心底。

報喜不報憂 獨自面對

去年章伯身體轉差,年初與親友相聚時因呼吸不順,在鼓勵下去看醫生;結果發現不單心血管有兩條閉塞了,而且胃部有腫瘤,腎功能也出現問題。一直以來,老伴身體不好,子女又各有家庭負擔,因不想家人擔心,章伯習慣報喜不報憂,雖然病情嚴重,最初仍選擇隱瞞,獨自面對。至去年7月中,章伯因無法進食而入院,需同時接受數個器官的治療,加上年紀大,群醫有不同建議,有積極鼓勵接受治療的,也有建議只作紓緩治療。家人對此的意見和取態亦很不同,無法取得共識。最後,章伯自己決定採用中西醫合璧的治療,精神短暫轉好;但數月後又因無法進食,再度入院,明顯地腫瘤不斷增生惡化,已藥石無效了。

大兒子移居加拿大,因當地政策容許申領福利金放假半年照顧病危家人。與公司安排好後,11月便停職回港陪伴老父。其間,主動和章伯談生活往事,回想人生的片段,每談到他年輕時的成就,怎樣考取正規教師資格、怎樣養活一家人等,章伯都會精神抖擻;大兒子亦有機會分享自己在加拿大的生活點滴,父親聽得津津有味。多年來沒有跟父親促膝談天,章伯的大兒子慶幸能請假回港陪伴老父,在他臨終前和他回顧一下生平難忘的人與事、得與失,從中欣賞和肯定父親對家庭的貢獻和價值。最令大兒子感恩的是他們有機會在信仰的爭執上坦然對話,將偏見放下。事緣兩個兒子是虔誠基督徒,在教會有很多事奉;雖然章伯也受了洗,但閒時喜歡玩傳統術數、幫朋友占卜算命等,有時也會收取報酬,兩兒子極力反對,亦曾為此爭論;雖然一家人相隔三地,並沒有因此反目,但心裏卻總有一根刺。

不願安排遺產分配

章伯離世前的最後兩星期,或許他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開始願意談談對殯葬的想法;然而,對遺產安排等事宜,卻始終不肯去談和安排,家人不但不知道如何分配,連他遺下什麼亦無法得知。其間各子女先後回來作最後探望,短暫停留數天又要離去。當章伯離世時,只有老伴及大兒子在旁,但因之前其他子女已回來道別,也算釋懷。

賽馬會安寧頌計劃的目標,正是透過公眾教育和服務,鼓勵大眾好好計劃自己和家人的安寧意願,讓他們了解到與家人好好溝通,計劃安寧意願的重要。如果章伯能盡早和家人分享他的意願,結果相信會更好。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其中一個主題是「抉擇有時」,內容正是有關預設照顧計劃、預設醫療指示等安寧抉擇事宜。

文:葉美英(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副項目總監)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生下半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