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登舞台述當年 小故事重現大時代

文章日期:2019年11月15日

【明報專訊】長者開口說「想當年」,受過訓練的一班公公婆婆站在舞台,揚聲念對白,功架十足。他們親述年輕打拼精神,可謂香港共同回憶的寶庫。11年前起中英劇團讓長者接觸戲劇,將他們的口述歷史提煉成演出。新一輪表演即將展開,坐吉普車的急救員、遊行中的江湖大哥、車衣女工等有血有肉的故事,團隊望填補本地大歷史中之裂縫。

「有什麼故事最易記易講?當然是自己的故事。」「獅子山傳耆」口述歷史戲劇計劃創辦人江倩瑩說。中英劇團在2008年與社區中心合作,首次展開長者戲劇計劃,讓老友記講述個人經歷及接受訪談,化為劇本演出。有此根基之下,劇團前年獲賽馬會資助,開始為期3年的獅子山傳耆計劃,讓來自8區約240位長者演出新劇目,包括上環、北角、紅磡、油麻地、深水埗、觀塘、沙田和東涌。江倩瑩說:「很多老人家認為自己的事『沒什麼特別』、『都係咁』,聽在我們耳中卻不然。」

遊歷式劇場 擺攤聊天

「老人家記性好差,又要記台位,更有對白。所以我就想到,用手機把對手的台詞錄下來,我就可以播出來,自己接着答,就不斷練習囉!」沙田區學員芳芳說。沙田區表演團隊將於12月上演《我們的摩登時代》,劇目以長者昔日職業為主題。芳芳反串演出地盤判頭男角,因為收不足錢而未能付清薪酬予二判,而遭到追數。芳芳說反串有挑戰,想出創新方式記台詞,次次都做足功課。團中許多學員如她一樣,以前從未接觸戲劇,導師帶他們由肢體訓練開始,步步了解表達方式,亦會鑽研角色心路歷程。江倩瑩說:「長者有時開口說『想當年』,身邊的人可能已經不想聽。其實只要他們懂得表達,亦找到合適對象,反應可以好好,以前很多場都有觀眾留下來交流。」

《我們的摩登時代》更首次以「遊歷式」劇場形式上演。上世紀60至90年代經濟起飛,百業興旺,卻不似現在於投身社會前已有清晰的未來規劃。編劇、導演及戲劇導師葉君博表示,表演場內將有如博覽會設置,觀眾可以到不同攤位跟長者演員聊天。而另部分則會聚合觀眾,觀賞一節較敘事式的演出。70多歲的學員滔滔會大演經歷生死的first aider回憶,他分享道:「後生時很喜歡踏單車。車隊由深水埗出發去元朗,再由荃灣回來。有時踏單車都會有人受傷,就想去學學救護吧,報讀聖約翰救傷隊的課程,之後更入隊了!」

1990年代中電於龍鼓灘建發電廠,由於位置偏僻,建工時期該處設有小型診室,亦要有救護車駐守。滔滔因用心學習受到救傷隊沙展推薦,欣然接受龍鼓灘的工作。他形容中電購入的救護車,其實是由吉普私家車改裝而成,車內裝備卻跟公共救護車的規格一樣 :「因為改裝了,駕駛座位很小很窄,我人矮矮、腳短短駕就合適,哈。」

一言一行 實踐專業精神

「有一次工人落石屎,用田螺車落入石屎吊斗,因為他們好趕收工,便一次過落多了石屎,超重。吊斗一下壓在工人的手,我一收到召喚便趕過去。」他接道,事發於20多年前,說起仍歷歷在目,滔滔趕至,見到工人的手被夾得「紙咁扁」。然而當時下雨,他不如其他工人習慣在未乾的石屎漿行走,只好靠大家互相幫忙。他的專業判斷下,先要用毛氈捲起及固定手部,再用木板抬起傷者,工友們組成人鏈一個傳一個,直至上到救護車。親眼目睹受傷甚至死亡,他感受到工業安全的重要,憤憤不平道:「有些資方真的不理工人,沒有足夠安全保障的措施,漠視我提出的建議,一味要我在場候命,說『你做啦做啦』,不要多理。我又無權無力,如何做呢?我都試過,見有些公司對工人太得過且過,寧願推掉工作。」

「劇中有很多不同職業,車衣女工、地盤工頭、化妝師、教師、啤酒廠技師等。劇目想帶出的是,感受上一代其實是如何走過來,他們如何保持專業精神。」葉君博說。小人物默默耕耘努力,建構香港黃金時代,葉君博從口述歷史中看到「專業」二字:「從他們的故事可見,除了要survive(生存),更是要把自己發揮得更好。例如有位以前做車衣的婆婆,保證自己車的牛仔褲,骨是直的,對齊口的。當然這跟錢有關,因為車得好廠給你單子。然而她很驕傲出自其手的牛仔褲都很美。他們自己可能不覺,亦說不出專業此個字眼,但你會感到什麼叫專業精神。」

庶民面貌填補歷史裂縫

「長者分享自己故事時,往往涉及一些共同經驗,如ICAC成立、石硤尾大火、制水,當中表達到一些個人感受,其實很能填補好多大歷史的裂縫。」江倩瑩道。歷史書本記錄大人物及事件,個人角度總是難被呈現。團隊認為8區學員各演劇本,其實合力組成了人民面貌,豐富本土歷史。下年3月,油尖旺區學員更罕有地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內上演劇目,江倩瑩透露劇目預計使用「香港故事」展區內的廟街、大笪地場景。至於近一點,於本月月底上演的《後來留下了什麼》,則由紅磡區學員上演大時代下的畫面,涉及較多具體的歷史事件。

「其中一個故事,關於一個在歌廳唱歌的女子。有個『大佬』很賞識她,時不時要她冲咖啡給他喝,女子認為自己是唱歌的,不喜歡做此些,便加很多糖入去,那大佬又讚好好味,女子便心感此人真有趣。誰知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時,大佬竟然叫她一起去遊行。她沒有想過大佬會如此關心社會,不只是會求財嗎,都會關心新聞?就似是一個啟蒙。的確此是香港歷史重要一部分,便把學員的故事放進去。」乍聽以為是愛情故事,抑或黑幫電影,卻是一代人的庶民紀實。

「老實說,每一區都有不同光譜及個性的朋友,他們在家中都不說,為何如此信我們,在我們面前分享?除了因為尊重及信任,亦是戲劇本身的意義,要去看看別人相信的價值。老友記的回憶是寶。他們的經歷是他們的。」江倩瑩接道。計劃嘗試抓緊香港人方方面面的活歷史,其他區如東涌觸及很多移民回流家庭;上環訴說女子堅韌的付出;北角有愛情故事。經過各區表演,他們將在下年4月舉行跨區大型騷,來個銀髮演出成績表。

■《後來留下了什麼》

日期:11月29日至12月1日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我們的摩登時代》

日期:12月13至15日

地點:沙田大會堂文娛廳

門票:$120

查詢:oralhistorytheatre.hk

文:劉彤茵

編輯:王翠麗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劇場 銀髮 龍鼓灘 中英劇團 獅子山傳耆 車衣 口述歷史 長者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