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是君子?其實詭計多

文章日期:2019年11月12日

【明報專訊】蘭花,很多人都為它們的外觀着迷,中國文人常以蘭花比喻為君子。但君子背後原來老奸巨猾,蘭花會運用獨特的唇瓣,以「假食物」招徠昆蟲、「假巢穴」騙蜜蜂產卵,甚至「裝機關」困着昆蟲,強迫牠們幫自己授粉。連提出「適者生存」進化論的科學家達爾文,也為蘭花的高度進化而讚歎。「這種高進化水平,是蘭花引人入勝之處。」蘭花專家朱劍虹如是說。

從1990年代開始,朱劍虹已跟從一些採生草藥的人上山觀賞蘭花。「香港3000多種原生植物之中,有130多種是蘭科植物,比重算高。」相比之下,英國幅員廣闊,卻只有50多蘭花品種;而整個廣東則有蘭科植物約400種,香港佔當中約三分之一。原生蘭科植物的分佈廣泛,港九新界離島的山野都見蘭花蹤影,現在每隔幾年都會發現到本地新品種,足證本地生物的多樣性。

藥用石斛屬蘭科 納「九大仙草」

相信大家對蘭花的認識是因為它的觀賞價值,但其實部分蘭科植物還有藥用價值,單看名字,你未必知道它屬於蘭科,最出名是石斛﹙粵音酷﹚、天麻等。朱sir在10年前已在龍虎山環境教育中心的「發財樹」種植了香港原生蘭科植物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美花石斛有藥用價值,但就比不上常見的鐵皮石斛、霍山石斛。中草藥石斛對肝臟、眼睛、腎臟有效用,在藥典內屬『九大仙草』之一,跟靈芝齊名。另外,天麻也是入藥的蘭科植物。」

美花石斛,一般生於海拔400至150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或林下岩石上。它的莖柔弱,常下垂。葉呈舌形、長圓狀披針形或稍斜長圓形。花白色或紫紅色,唇瓣近圓形,直徑1.7至2厘米,上面中央金黃色,周邊淡紫紅色,「這款蘭花,我在寶蓮寺種過,另一處便是龍虎山教育中心。動植物公園噴水池附近有兩棵樟樹長滿了美花石斛,香港的花期是每年5月,如到時參觀,可見其盛開。很多香港人去日本賞櫻、賞紫藤,其實香港的石斛也很美麗。」

本地原生拖鞋蘭 勿採摘回家種植

至於較有代表性的本地原生蘭花,則有繽紛鮮艷的拖鞋蘭——紫紋兜蘭(Paphiopedilum purpuratum)。朱sir說:「成個台灣咁大都無拖鞋蘭,但香港有!它最先在香港被發現,後來都見於廣東省、越南等地。它是本地最有觀賞價值的原生品種。」

雖然在花墟、花店都有不少養殖的拖鞋蘭,但大家不要以為可以將生於野外的原生蘭花帶回家種植。「將原來生於野外的蘭花帶回家,死亡率非常之高!因為生存環境難以複製,而且蘭花在運送過程中會元氣大傷,水分、營養都會流失,帶回家已五勞七傷。」他表示,坊間常指蘭花很難種,其實是用錯方法種錯花。「交配種的拖鞋蘭,即經過『馴化』的品種,才適合家居種植;原生蘭花則難以在家栽種。」

超聰明唇瓣 連達爾文都着迷

蘭花「唇瓣」的結構會「欺騙」昆蟲降落及幫忙授粉,手法非常高超,連達爾文研究蘭花時都為之着迷。他曾收到一個來自馬達加斯加的「大彗星風蘭」樣本,特點是花後部長有一條長約30厘米的「花距」。蘭花通常的授粉者是蝴蝶、蛾、蜜蜂,當中只有蛾有如此長的喙,但當時沒有人發現到這種蛾。達爾文心想,有此設計,一定會有如此的授粉者。直至他死後40多年,才有人野生捕獲一種蛾,其喙確有30多厘米長!

「有些蘭花會提供食物,甚至以沒有食物回報的視覺信號,如『假花粉』、『假蜜腺』招徠昆蟲。例如少花蝦脊蘭靠金黃色花身及唇瓣上的『假蜜腺』吸引各種熊蜂為它傳播花粉。另外,有一種拖鞋蘭會在唇瓣上長出『疣點』,扮成『假巢穴』讓蜜蜂產卵。它用不同的方法吸引昆蟲,甚至會設置『機關』,當昆蟲降落在花瓣,便會有『特別通道』困着牠,一定要經過花粉通道才能離開,過程中昆蟲100%會黏到花粉,替蘭花完成授粉過程。」朱sir說。

談到蘭的分類,朱sir特別提到,名字中有「蘭」字的未必是蘭科植物。「在《中國植物志》裏,有很多名字叫『蘭』的植物,其實不屬蘭科,如君子蘭、朱頂蘭、風雨蘭都不屬蘭科,而是石蒜科,只因它們有假球莖在底下,人們以為是蘭科。即如非洲紫羅蘭也不屬蘭科,是屬於苦苣苔科。」他說,中國的科學分類不算很有系統,所以研究植物的人多參考英文及拉丁文的學名,才是最正確的「屬」、「科」分類。「我們有時俗稱一些蘭花為『國蘭』。其實蘭花有3萬多個品種,『國蘭』以外的29,000多個品種就為『洋蘭』。所以國蘭與洋蘭,不是一個科學分法;只能說是文化上約定俗成的叫法。」

港原生蘭逾半瀕危 賞花秘點莫張揚

問朱sir本地原生蘭花分佈在哪?他欲言又止,後來才解釋道,由於香港原生蘭花品種有逾半屬於瀕危或極危品種,所以為了保育,一般都不會公開它們的所在。「賞蘭跟觀鳥賞蝶有點不同:我們不能透露原生蘭花的具體地點。因為鳥、蝴蝶會飛,但很多人聽到『蘭』字,以為它可以賣錢,便貪心的拔走它!2010年我做過一個原生品種的蘭花展,也曾被人質疑:『這樣介紹蘭花,山上的蘭花豈不會被人拔光?』」所以,朱sir即使幾乎每天都收到查詢的信息或電郵,都不會將蘭花的位置告知他人。

「見到原生蘭花在原處被人為破壞,我也會傷心的。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會藉着書籍、講座介紹蘭花的知識,讓大家在郊野時自己去發現蘭花,這樣大家才會更珍惜它們!」他也勸愛花之人,如有緣遇上罕見蘭花,請用大特寫拍攝,盡量不要拍到大環境,或在網上社交平台「開心share」蘭花的所在,為保育蘭花出一分力。

文:蔡琇莹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生態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