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清面漬或底色 美白由「齒」起

文章日期:2019年11月12日

【明報專訊】人人都想擁有潔白牙齒,笑得燦爛又自在。可是,儘管每天早晚刷牙、不吸煙、少喝咖啡濃茶,牙齒還是黃黃灰灰。坊間有不少美白牙齒產品,如美白牙膏、美白牙粉、美白牙貼、藍光漂牙、家居漂牙、瓷貼片等,效果有何不同?選擇美白產品或方法前,牙醫提醒先要弄清楚牙齒不白或變色的原因,是屬於「面漬」還是「底色」,對症下藥選擇合適方法才有效。

基因決定色澤 後天因素變黃變灰

何解有些人的牙齒較白,有些人較黃?註冊牙科醫生吳子傑指出,牙齒顏色原則上由基因決定,但後天因素如飲食、清潔口腔習慣、牙齒健康狀况等,亦會影響牙齒色澤。他強調:「鍾情咖啡、濃茶、紅酒、羅宋湯,或咖喱、叻沙等深色飲料及食物,而又沒好好清潔口腔,這些色素會積聚在牙齒表面。」另外,平日刷牙不徹底,牙齒表層會出現牙菌膜,長時間不處理,形成帶橙或綠的牙漬。以上都屬外在因素,在牙齒表面形成污漬,即所謂「面漬」。

牙齒顏色也可能跟牙齒內部有關,即所謂「底色」。例如年紀漸長,牙齒也會逐漸變黃。吳子傑解釋:「牙齒外層琺瑯質呈透明,內層象牙質呈淺黃,而隨年紀增長,象牙質會逐漸變厚,令牙齒看來黃了。」牙齒內部變色,亦可能因年幼時曾服食抗生素「四環素」,影響成長中的恒齒,呈灰藍或啡黃色。此外,蛀牙或撞傷牙齒,瘀血積聚,組織壞死,一段時間後牙齒有可能變灰黑色,往後亦難以回復正常。

先根治口腔疾病 免傷牙周組織

美白牙齒方法眾多,部分產品可於個人護理用品店購買,例如美白牙膏、美白牙貼、美白牙粉、家居漂牙(牙托);有些則是必須在診所由註冊牙醫施行的美白牙齒療程,如藍光漂牙、瓷貼片修復技術等。若因面漬令牙齒變黃,大部分可透過洗牙、漂牙等方法改善;若是底色問題所致,漂牙效果則未必理想(象牙質增厚令牙齒變黃例外),可選瓷貼片修復技術或戴牙套。

吳子傑提醒,「若有蛀牙、牙周病或其他口腔疾病,應先根治再接受美白,以免損害牙齒、牙周組織等。」一般人未必察覺牙齒及口腔問題,使用坊間的美白牙齒產品前,宜先往牙科診所檢查牙齒及諮詢牙醫意見,胡亂使用或會出現反效果。2014年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曾訪問233名牙醫,62%人表示有病人自行使用美白牙膏或美白牙齒產品後,出現牙齒敏感、琺瑯質受損等問題。

家用美白產品 大多除面漬

●美白牙貼

美白牙貼通常利用低濃度漂白劑(如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或其他氧化物,淡化牙齒色素和色斑。在上下兩排牙齒各貼一片,每天貼上一定時間,連續使用約兩星期。

●家居漂牙

低濃度漂白劑漂牙套裝,可於個人護理店購買。另一種含較高濃度的漂白劑漂牙套裝,須由牙醫根據牙齒形狀訂製牙托,之後才可自行在家做漂牙療程。兩種漂牙套裝的使用方式相同,將漂白劑注入牙托內,每天戴上一定時間,連續使用兩星期至一個月。

●美白牙膏

一般美白牙膏含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水合二氧化硅(Hydrated silica)等研磨劑,去除牙面污漬,刷牙時不宜過度用力,以免損害牙齒。衛生署資料指,長期使用這類牙膏,會否對牙齒帶來影響仍是未知之數。另外,有美白牙膏亦加入過氧化氫成分來淡化牙齒色素。如果是牙齒「底色」出問題,使用美白牙膏未必有太大幫助。

●美白潔齒粉

潔齒粉以顆粒成分作為研磨劑,利用摩擦力去除牙齒表面色素。長時間使用或者刷牙用力過度,有可能會磨蝕牙面,令象牙質外露,使牙齒變得敏感。

牙醫施行療程 改善底色問題

●藍光漂牙

接受療程前須先由牙醫檢查,證實牙齒健康才可接受。牙醫先以軟膠遮蓋牙肉作保護,再以濃度較高的漂白劑氧化碳醯二胺(Carbamide Peroxide)塗抹在牙齒表面,用藍光近距離照射牙齒,以氧化還原催化作用來淡化色素。療程約1小時,過程中牙齒會出現痠麻感,漂白後短暫時間或出現牙齒敏感,可塗上抗敏藥及使用抗敏感牙膏。由於漂白劑濃度比家居漂牙高,美白效果相對顯著,每個療程的效果可維持1至2年。

●牙套

如牙齒嚴重蛀蝕、斷裂,有可能需要杜牙根,牙醫會取走牙齒內的神經線及血管,因此牙齒會漸變灰黑色。杜牙根後數年,牙齒或因牙質變脆弱而出現裂痕,香港牙醫學會建議曾杜牙根的牙齒,鑲配牙套以加強保護,減少斷裂風險。套上牙套後,可以改善牙齒外觀及顏色,耐用度達數年之久。

●瓷貼片

如因服食四環素、撞傷牙齒至組織壞死而令牙齒變色,漂牙未必有效,可選擇瓷貼片修復技術。牙醫會先磨走部分牙齒,然後用黏合劑把薄薄的瓷貼片黏合在牙齒上,令牙齒潔白之餘亦能修復牙縫,令牙齒更整齊。瓷貼片僅厚約0.8至1毫米,硬度高,上顎一般貼8片,下顎貼6至8片,耐用度約8至15年。

文: 李佩雯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好生活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