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秒偵測 準確度逾99% 人臉識別 犯罪機率都睇透?

文章日期:2019年11月02日

【明報專訊】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非常普及,從識別身分、解鎖手機、進入辦公室大樓、購物,都會用到這項高端科技。舉例,假設你是某百貨公司的VIP會員,即使跟其他數千名顧客同一時間走進公司大堂,人臉識別技術也可在1秒內把你認出。

到底人臉識別技術用上什麼原理,能迅速識別一個人的身分?另一方面,技術帶來的私隱問題,如何取得平衡?

人臉識別技術愈來愈先進,不止識別人臉和身分,透過AI收集的數據,還能預測人類的消費行為、身心狀况、飲食習慣、犯罪機率等,猶如「看穿人心」。

預測消費行為、飲食習慣

現時的人臉識別技術運用到「深度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及「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等AI科技,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黃君義說:「如果擷取的人臉影像清晰正面,識別準確度可以超過99%。除非被攝者戴上墨鏡、帽子或頭髮遮蓋了半張臉,遮掩了面部特徵,這便難以準確辨識。」

學者:宜立法監管 避免出現歧視

人臉識別技術發展,有人支持,亦有人主張完全禁用。有外國學者指出,人們若懷疑自己被監控,行徑可能完全不同,該學者又認為人臉識別損害公民自由,擔心對言論、集會、宗教等自由帶來寒蟬效應。

人臉識別技術為未來社會帶來更多識別用途,香港理工大學電子計算學系教授陳振冲早前接受本報訪問時認為,「長遠來說,需訂立相關法例監管,以防有人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或將取得的資料作不當用途,亦要防止歧視問題出現。」

■專家意見

黃君義(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李佩雯攝)

文:李佩雯

編輯:梁小玲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