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藝術節 玩轉經典 電影融入舞台

文章日期:2019年11月01日

【明報專訊】如果劇場是一個提出問題的地方,你希望在這裏找到答案,還是帶着問號離開?當今劇場一方面嘗試以新科技融合不同媒體,打破劇場的空間界限;另一方面卻不斷從經典取材,重新演繹舊有作品。如何看待新與舊,也不止是創作者要思考的問題。當我們走進劇場那一刻,也就是作品的一部分。藝術家回應時代,觀眾透過作品理解時代。或許在紛亂的日子,你才發現,劇場原來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一年一度的香港藝術節,不只看到最新表演藝術的潮流走向,從中也了解到世界各地的劇場正在關注什麼。香港藝術節副節目總監蘇國雲說到2020香港藝術節劇場節目的一個主題,是關於電影與劇場的融合。「過去10年,歐洲劇場一個很大的潮流就是如何在劇場裏運用live camera,將電影融合在舞台。劇場導演Ivo van Hove近年的作品都是這個走向,而且手法愈來愈成熟,不只舞台像電影的場景,甚至演員和整體創作也朝這個方向。」Ivo van Hove在這次藝術節將帶來《排演之後》/《假面》,本身是瑞典導演英瑪褒曼兩齣經典電影。

《首演之夜》 向演員致敬

《首演之夜》則由法國女星Isabelle Adjani主演,改編自John Cassavetes的同名電影作品。蘇國雲說:「現場投影和攝錄機拍攝幕前幕後,幕前是一個面孔,幕後是真實的人生。Isabelle Adjani很少參與劇場演出,這個可算是她的言志之作。今年在巴黎看正式首演,完場時觀眾拍掌長達10分鐘,我從未看過這樣熱烈的情景。」

《排演之後》/《假面》和《首演之夜》同樣講述演員的心態,在人生與戲劇之間,作為演員如何面對當中的掙扎。同樣反思演員和戲劇,又同樣地用新方法演繹經典作品,蘇國雲提到《對嘴王——假扮哈姆雷特》,「我會說這個作品有點像《首演之夜》,都是向演員致敬。創作及演出的Dickie Beau把多名曾經演過哈姆雷特的演員搬上舞台,配合裝置、多媒體,以lip sync(對嘴表演)演出。究竟哈姆雷特這個角色,跟演員的演繹是真還是假,演員與角色之間又有多少距離,讓人反思什麼是演員。」

《伊朗式自白》演員觀眾齊找劇本

而另一作品《伊朗式自白》更可以說是「反戲劇」,進一步反思戲劇,並提出問題:什麼是戲劇。「我們習慣是劇本寫好了然後找演員去演,這個作品卻是演員跟觀眾一起去找劇本,用另一方法呈現劇本。」《伊朗式自白》至今已翻譯超過12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演出超過300場,每次都找當地演員演出。蘇國雲說當中其實是在探討什麼是家,什麼是身分,「文化差異是什麼一回事,伊朗跟這些演出地方又有什麼不同?」

繼續尋找亂世中劇場的意義,The Show Must Go On說的就是一種堅持的精神,或許就是蘇國雲所說,我們不要被生命打敗。「劇場是一個dream space,可以給你很多東西,你可以找到距離,你可以浸淫當中。我們每天營營役役,所以每個人也需要一個空間,在裏面找到普通生活中找不到的東西。打動你可以是不同層面,有人追求形式,有人追求享受,有人追求美感,務求在心靈上得到滿足。每個做藝術的人,也不甘被生命打敗,無論是什麼環境,這才是最重要。」

2020香港藝術節

日期:2020年2月13日至3月14日

預訂門票:即日至11月29日

節目及訂票:www.hk.artsfestival.org

查詢:2824 2430

編輯/蔡曉彤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文:林喜兒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