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言論自由的風中殘燭

文章日期:2019年11月01日

【明報專訊】社會撕裂,站在風眼的傳媒又成為眾矢之的,香港電台再次被「招呼」。在立法會會議上,有建制派議員抱怨港台在「反送中」風波中偏幫示威者,甚至在節目發表港獨相關言論和歌曲,擔心港台成為宣揚暴力仇恨及港獨的平台。其中兩個王牌節目《鏗鏘集》和《頭條新聞》又被點名,實屬意料之內。

建制派批鬥港台用公帑唱衰政府,自古有之。在資源上「陰乾」港台甚至取締之,亦是前人做不到、後人要繼續努力的硬任務。但「意見大可自由,事實不容歪曲」,批評者不能無的放矢。正如廣播處長梁家榮所言,港台恪守《香港電台約章》及《節目製作人員守則》,製作節目一直不偏不倚。《約章》列明港台根據「發放準確並具權威性的資訊」、「持平地反映意見,並公平地對待有意在公共廣播平台上發表意見的所有人士」、「不受商業、政治及/或其他方面的影響」及「秉持最高的新聞專業標準」的方針,享有編輯自主。梁氏亦表示,明白觀眾用不同角度聆聽有不同感受,但如果要評論港台,應該用製作標準去衡量節目是否有資料錯誤。如果建制陣營認為港台節目有任何違反《電視節目守則》的情况(例如發現《鏗鏘集》的7‧21元朗恐襲「警黑合作」調查報道有違事實),與其打嘴炮施壓力,以政治影響港台的編輯方針(這會違反《港台約章》),不如相信政府的機制,向通訊事務管理局認真投訴,由局方以既定機制作出獨立調查——可是某批評港台的議員坦承自己「冇睇晒」《頭條》和《鏗鏘》,希望他投訴之前務必好好做功課,要成功爭取「鋤死」阿爺的眼中釘,下些苦功是必須的。

親政府聲音佔據更多airtime

亦有親政府議員投訴,港台撥出寶貴的半小時予《頭條新聞》諷刺政府和建制派,何不以公平的原則,向建制派提供支持政府或諷刺反對陣營的播映時間。廣播處長梁家榮以數字說話,表示過去數月出席港台「烽煙」和論壇節目的建制派人士實際上多於非建制派,由此推論,親政府聲音佔據的airtime應該比反政府更多(除非建制派上節目時都睡覺)。

作為觀眾,筆者甚至會怪責港台為了持平,邀請一些根本不合格的嘉賓發表偉論。本星期剛播出的《視點31》,請來前議員黃毓民和民政事務局前局長藍鴻震,討論陳同佳事件引發的台灣和香港矛盾,後者除了反覆吟着支持一個中國原則之外,其他發言與議題完全不着邊際。可憐他曾為高官,比部分《城市論壇》的常客更加九唔搭八,邀請他做嘉賓不但對公眾理解事件毫無幫助,更浪費觀眾的時間。

其實港台電視32台由開台至今,為政府和建制提供的播映時間,比CCTVB還要多——每天看着港台直播和錄播政府或警方記者會,每天聽着發言人以官腔和謊言諉過傳媒和市民,觀眾可否向通訊局投訴?加上以往《漫•電視》的播映時間幾乎都讓路予警方「止暴制亂」的實况直播,不是讓市民更加了解政府的施政方針和工作嗎?還記得去年審計署曾批評《漫》「類似監控攝錄機所拍攝的影像」、「播放時數偏多,或會減低對觀眾的吸引力,情况令人關注」,現在由警方擔綱的《漫•電視》非但一點不慢,更令觀眾看得血脈沸騰,收視亦肯定飈升。但高收視背後,究竟有幾多觀眾看到精神受創?相信不少觀眾寧願港台每天播黃牛吃草和烏龜孵蛋,也不願再目睹活生生的人被當成曱甴般擊打。

社會氣氛無降溫迹象,傳媒已進入凜冬。港台被整治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事,惟願無論做製作的、做觀眾的,都努力守住這一點香港言論和新聞自由的風中殘燭,它現在已脆弱得,只輕輕用有形或無形的手指一揑,就會熄滅。

文:梁慧思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