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桃姐》到《淪落人》——香港照顧者角色改變

文章日期:2019年09月14日

【明報專訊】我甚少特意到電影院看電影,平常大都是在飛機上,望着前排椅背、戴着耳筒,在狹窄空間內草草看完。但今次不同,我一早網上訂票,約了太太一起去看《淪落人》。

從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上得知,《淪落人》是新進年輕導演陳小娟所拍。她非常有心,把一個簡單香港故事說得細膩動人,主角黃秋生更是不計較酬勞傾力演出;更知道電影拍完後,因為業界對市場信心不大,電影無法在正常院線放映,只能在個別機構預約播放,直至電影獲獎後才能在戲院公映。既然如此,買票入場支持,是我極度樂意做的事呢!

本地家傭「絕迹」 外傭上陣

《淪落人》一點也沒有使我們失望。同是天涯淪落人,兩位主角即老闆(黃秋生飾演的昌榮)和僱員(菲律賓姐姐Evelyn)都是淪落人。昌榮因工傷意外半身不遂,日常起居生活都要靠他人協助,妻離子散,要獨自生活,在輪椅上度過餘生;Evelyn為了生活,也為了離開失敗的婚姻,離鄉別井來到昌榮家中當家務助理。她面對陌生環境,要學懂與僱主溝通,要適應工作要求,做一個全職照顧者,更要放棄自身的理想追求。

雖同是淪落人,但導演讓我們看到在人生低潮中仍然可以相濡以沫,互相鼓勵。Evelyn告訴昌榮:「雖然你無法選擇不坐輪椅,但是你可以選擇如何坐在輪椅上。」而昌榮亦成就了Evelyn,讓她用實力證明自己,追求夢想,最後更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電影使我們領悟到人與人之間那份信任、尊重和愛是無比珍貴。看罷電影,我和老妻都異口同聲說:「真係好好睇!」妻子更說:「我覺得Evelyn其實係摩登版《桃姐》。」

《桃姐》又是另一套感人至深的好電影。《桃姐》英文片名叫A Simple Life,就是簡單的生活,簡單的人物關係和簡單的故事。據說,故事改編自監製兼編劇李恩霖的成長經歷。葉德嫻飾演的桃姐,從少女時代已進入梁家作傭工,照顧老老少少幾代人。由於梁家大部分人已移居海外,只剩下劉德華飾演的大倌Roger留港,桃姐繼續留在梁家,負起她一直以來的工作,照顧Roger一切起居生活。後來桃姐中風入院,出院後她堅持入住老人院,Roger這時反過來照顧她,直至她去世。就這麼一個簡單故事,導演許鞍華卻拍出了主僕情深、樸實感人、富人情味的好電影。

在《桃姐》電影海報中,就有一幅桃姐一身「媽姐」打扮與Roger孩童時的黑白合照。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對「媽姐」絕不陌生。過去富裕人家會請來自廣東順德的「媽姐」作女傭。順德有一習俗,一些年輕女子決意不嫁後,經過梳髮儀式成為「自梳女」。為了維持生計,這些自梳女離開家鄉,近的到廣州、香港、澳門,遠的則到上海、南洋等地當女傭。順德人炒菜煲湯均有妙手,因此「媽姐」廚藝通常了得。而且她們不會輕易跳槽,大都長年在該家庭當女傭,照顧起全家起居,帶大一代甚至兩代人的小孩呢!

香港35%長者獨老或雙老居住

在1960、70年代香港經濟仍未飛躍時,家庭傭工曾是很多香港婦女的主要職業,但隨着1980年代的發展,婦女就業機會多元化,本地家傭基本上已絕迹於中產小康之家。如今在香港,若要聘請傭工當照顧者,大都只能聘請來自菲律賓或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女傭了。或者就是這個原因,妻子看完《淪落人》後,第一時間便將Evelyn聯想到桃姐身上。因為說到底,無論是Evelyn或是桃姐,都是我們十分倚重的家庭照顧者。

香港人口不斷老化,倚賴外傭作為照顧者只會愈來愈普遍。現時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150萬,根據最新統計,長者獨老或雙老居住佔長者居住情况35%,比例會逐年提升,因為子女婚後分開居住,不與長輩同一屋簷下已是常規。當獨老或雙老戶者到了一定程度高齡,如80歲以上,或多或少身體都會出現毛病,或有慢性疾病,或呈現初期認知障礙症徵狀,屆時自理能力必定會下降,難於處理家中日常生活細節。因此,縱使老者多麼不願意,都得接受將家務及照顧之責假手他人。而香港現時情况,這個「他人」往往就是菲律賓或印尼姐姐了。

高估自理能力 長者多抗拒家傭

現時香港外傭超過35萬。據保守估計,三分之一是受聘於照顧長者。因此,外籍家庭傭工在長者照顧方面,實在擔當了一個非常重要角色。如果沒有他們協助,相信很多長者也只能住進院舍去。不過,要長者一下子同意聘請外傭住進家中,絕對不是容易事。在我的病人之中,雖有一些在生活起居自理已明顯呈現困難,還是堅稱自己「搞得掂」、拒絕外傭幫忙。他們更推說根本就沒有工作給工人做,還要浪費時間及精力來監管,實在不划算兼麻煩。

回想當年替父母聘請外傭,也要經過一番唇舌及角力呢!母親比父親年輕十多歲,而且一向能幹,雖在80高齡仍能持家和擔起照顧父親的重責。或者她除了相信自己做得來之外,亦認為沒有誰會比她做得更好,故一向抗拒聘請外傭。但因一次患上急性心臟病,需入院做手術及要住院好一段時期。父親當時莫說家務瑣事,就連自理能力也幾乎喪失。我們全家突然「倒瀉籮蟹」,如何一方面照顧母親,另一方面安頓及照顧父親,真是大費周章。當母親出院後,我們也實在不放心雙老居住,最終勸服母親聘請外傭幫忙,但是前前後後也要換掉3名印尼姐姐,才能使兩老慢慢接受過來。

磨合需時 請工人要趁早

因此,當我接觸到獨居或雙老居住的長者時,我都會提議他們及其家人,如果想在家養老而經濟上負擔得來,應趁早安排支援,如聘請外傭。因為長者健康情况會隨時變化,而且外傭與長者之間有一定的語言及文化差異,適應期較長。如果出現狀况才找家傭,未必能解決燃眉之急。我曾見過不少個案,均要安排長者短暫入住老人院舍,等待外傭到港。其次,如要照顧認知障礙症的患者時,我們更應讓家傭盡早了解患者的性格及行為,甚或提供照顧的技巧和訓練。這樣才可以讓長者得到更適切照顧,而外傭在工作上亦能得心應手。

外傭確實幫上不少忙,有她們照顧,長者能減低入住老人院舍的需要,並能提高他們生活質素。但與此同時,我們亦應盡量接納家庭傭工,考慮及了解她們的需要。《淪落人》讓我們看到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互相接納和體諒的重要。在人生中,如能碰上像桃姐的照顧者實為一大福分呢!

文:梁萬福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