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 針灸 按穴 補腎健腦 遠離「失智」

文章日期:2019年09月14日

【明報專訊】國際失智症協會(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將每年9月21日定為「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呼籲大眾關注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患者、家人和照顧者的需要。隨人口老化,可以預期出現認知障礙的老人將會不斷增加。

不少醫學研究都顯示針灸有助改善認知功能。每天按摩百會穴、四神聰穴和神庭穴,日常多動腦筋,再配合中醫食療,有望延緩衰退,保存認知功能。

認知障礙不正常老化 可問卷評估

不少人會將「健忘」和「認知障礙」混淆,覺得無記性是患上認知障礙症的先兆,其實它們是兩回事。前者是正常老化,隨年齡增長記憶力會下降,容易遺忘事情,或需要較長時間及靠別人的提點才能憶起;認知障礙則絕對不是正常的老化,除記憶力外,患者的專注力、語言能力、執行能力、決策能力等各方面都會逐漸衰退,初期對發生過的事完全忘記不能回憶、表達能力轉差、疑心重,當病情加重,患者會混淆遠期記憶、在熟悉地方迷路、性格和行為有明顯轉變,自理能力亦開始受影響。到了認知障礙症後期,患者可能會失去語言能力、大小便失禁、喪失吞嚥能力,甚至需要長期臥牀,依靠別人長期貼身照顧。

診斷認知障礙症,客觀的方法是通過問卷評估(如MMSE),從評分衡量長者的認知功能和失能程度。除此之外,通過家人或照顧者的觀察,對於了解長者的能力、情緒狀况等都有很大幫助。

腎虛精虧 腦髓空虛

認知障礙症在中醫診斷稱為「失智」或「癡呆」,是個漸進的衰退過程,病機以腎虛精虧、腦髓空虛為核心,可同時影響心神失養、血虛肝鬱、脾胃氣虛等方面。由於古時的人均壽命較短,失智的病例相對較少,以致相關的古籍文獻記載亦不多。中醫古書《羅氏會約醫鏡》指出失智、健忘的原理為「心腎之不交也。為事有始無終,言談不知首尾」,清代醫家汪昂在《本草備要》提到「老人健忘者,腦漸空也」。

中醫認為「腦為髓之海」、「腎主骨生髓」,當一個人步入老年時腎氣漸衰,不僅會影響到生殖能力喪失,整個人的體力和精力下降、髮墮、齒搖、耳鳴、骨脆,「生髓」的能力衰退亦可引致髓海空虛,以致影響各方面的智力功能。而同一時間,因應每個患者的體質、病史、氣血臟腑強弱不同,臨牀徵狀表現各異,如部分患者可見情緒低落、抑鬱、多慮,中醫理解為血虛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部分患者會出現食慾減退、消瘦,中醫理解這與脾胃氣虛有關;痰多、吞嚥困難、狂躁的患者與痰濁中阻有關;肢體麻木不仁甚至廢用者與氣滯血瘀有關。

依體質徵狀用藥 改善失能

因腦部退化而出現認知障礙是個不可逆轉的過程,到今時今日尚未有理想的醫治方法可使患者痊癒。大部分治療手段,包括中藥、針灸、穴位按摩等,都是用來穩定病情和改善失能。在中藥應用方面,一般以補腎、填精益髓為核心,再根據患者的體質和臨牀徵狀輔以相應的調治。常用的補腎益精中藥,包括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山藥、肉蓯蓉等,脾胃氣虛可配合黨參、黃芪,血虛肝鬱可配合白芍,心神失養可配合遠志、酸棗仁,痰濁中阻可配合法半夏、瓜蔞,氣血瘀滯可配合鬱金、桃仁等。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生下半場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