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公園展「藝」力 放手開拓更多可能

文章日期:2019年09月13日

【明報專訊】荒廢20多年,土瓜灣牛棚藝術公園在剛過去的周日終於開幕,舉行限定公共藝術展覽。項目由九龍城區議會獲批約1億進行,園區為二級歷史建築,建築團隊表示設計平衡保育,嘗試保留「廢墟美」。作為首個康文署轄下以藝術為名的公園,有牛棚藝團卻批評溝通不足,促請署方共同討論長遠使用方向,與民間攜手嘗試:「不願公園成為萬般『不准』的地方。」

俗稱「牛棚」的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分為前方及後方。牛棚是本港碩果僅存的戰前屠宰場,現址最早於1908年正式啟用,至上世紀60年代改為檢疫站。前方早在2000年初改建成藝術村,紅磚建築群滲透維多利亞時期農場風格,配中式瓦頂建築群,成為一大標記。而牛棚後方一直荒廢,建築物亦日久失修或不完整。直至政府推出向每區區議會撥款1億元,推行社區重點項目計劃,九龍城區議會於2013年挑選此處推行活化項目。

古蹟保育是公園一大任務。從新山道入口步進公園,走過天台花園、草坪等休憩空間,來到中間位置的牲口棚遺蹟。眼前一條林蔭步道,兩邊置有紅磚柱體,與樹木樹根相纏,優美古雅。負責公園設計的高級建築師勞志成說,這裏被街坊稱為「香港吳哥窟」。他解釋1956年政府為應付戰後人口及糧食賣買增長,增建4個簡單牛舍。團隊前期視察時見到遺蹟有所損毁,屋頂已被移除,但仍有多支由紅磚砌成的四方柱,磚柱由灰黑支架包裹。即使磚柱有些傾斜或倒下,整體狀况仍良好。團隊決定盡量保留原有感覺,勞志成說:「磚柱及柱身支架都是原有的,研究及評估安全後,我們決定加入打橫的灰黑工字架支撐建築物。樹木亦保留起來,因為它們本身已長成獨有的風貌。」園區內另有水井遺蹟、豬欄遺蹟及牲口棚牆垣遺蹟。牆垣飲水槽底部仍有一圈一圈的鐵環位置,從前用以拴住牛隻。

「牛棚以前為市民提供肉食,動物脂肪亦可用作車胎黏合劑。現在十三街仍有很多車房,可以說,牛的功能繼續跟社區有關。」藝術家陳敬元站在水井遺蹟前說,放眼有個淺淺的圓形水池。就公園開幕,區議會由進駐牛棚藝術村多年的藝團1a空間擔任策劃伙伴,並舉行公共藝術展覽。12個藝術單位在園內分散展示作品。陳敬元作品《物》在水池放着車胎、金色牛骨及不鏽鋼鏈,後方投射有關牛隻古代神話之影片,恍如魔法陣。他說骨頭在土瓜灣一些肉檔買來,後經煮熟、去脂、漂白、上色。牛棚運作時連帶附近產業,正正利用牛的不同部位,作品嘗試回溯社區面貌改變,更反思人、動物與自然關係。

邀銀髮參與 起舞「曬」衫

公園隔壁正是藝術村,負責策劃的1a空間藝廊經理羅璧如表示,展覽盡量包含牛棚藝術村或曾駐村的藝術家合作,包括錄映太奇的陳敬元、雕塑藝術家王振榮、陳廣華、黄志輝等,而1a空間本身已駐村近20年。另外,他們亦邀請社區參與度高的藝術團體,例如成立於2013年的銀青乒乓。藝術家帶領一班長者展開形體及現代舞蹈工作坊,除令他們得以活動四肢,亦學習用身體表達自己。公園圍欄掛着印有長者漫畫的tee,有如街坊曬衫般展示成果,增加親切感。

開幕當天,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致辭時表示,藝術公園將與藝術村產生協同效應,「成為打卡熱點」。的確,藝術公園在設計上花了心思,例如四周有牛形欄杆、牛形座位、仿牛舍屋頂避雨亭,並設一層通花透光裝飾,及利用單車零件製作的牛形裝飾等。建築師更不忘點出單車裝飾為「參考畢加索的藝術概念」,但指出更多心思在於園內一些互動裝置,包括欣賞古蹟的放大鏡。回到分析局方之意,藝術公園似乎要吸引市民來「打卡」,便可順道參觀及認識旁邊的藝團。協同效應就僅僅如此?

「打卡」以外 帶動公眾投入

駐藝術村的藝團土炮遊樂場成員認為,公園未見跟藝術家制訂日後合作方向,感到憂慮。土炮遊樂場成員Alex表示前方藝術村由2011年起由發展局管理,相連的公園則為康文署轄下,大為不同。他指出發展局有如「包租公」角色,負責各個單位的租務,「基本上合條例人數及安全,租出去藝術家要做什麼活動內容都不干預」,自由度大。藝術家亦不時在戶外空間舉行活動。他說:「藝術公園現在好像跟一般公園管理沒分別。藝術家可以如何使用,其實很多細節,如果跟足平時公園,便很難搞。」

「如果政府認為協同效應只是打卡,認為所謂公眾參與度去到如此一點就夠,那實在不全面。」另一成員阿棠說,牛棚不應只是流於「牛的圖案」。本年4月九龍城民政事務處帶他們及一眾藝術家考察活化用地時,提及許多人文歷史,如上述的水井難查起源,但1960、70年代建電泵後工人便不用採水,見證工業發展及土瓜灣城市化,證明他們有「做足功課」。不過,阿棠說現時只有資料牌過於死板,公園硬件完成,未來「靠軟件令牛棚後方真正活化」。他認為協同效應應該要促進藝術、社區、人文交流的循環:「更重要是,牛跟人背後的社區歷史。藝術家做一些活動,撞到街坊經過可能又講到一些口述歷史。場地是要令文化發生、發現,而不止有件作品放在此就算。」

借助社區力量 創新方向

土炮遊樂場表示,4月時官方亦曾邀請他們提出意見,康文署初步態度算開放。後來土炮遊樂場提供一份建議書,惟未見有後續。Alex表示土炮遊樂場提倡的方向,需要改變管理思維,「放手予市民及藝團」:「藝術不是投一些節目回來,做完就算。長遠去令社區人士參與個公園很重要,甚至可以回報、幫手管理,一舉兩得。」他解釋,曾向康文署建議使用豬欄遺蹟作為街坊農圃,因為認識不少區內退休人士擁有種植知識。事實上康文署本身亦有社區農圃計劃,區內有九龍仔公園社區園圃,由署方人員或代表主理申請、舉行活動。Alex表示署方曾回應由於牛棚公園管理人手緊絀,現階段難以實行。他指出,本港很多公共設施都受這種管理迷思局限。藝團認為,不一定只由官方擔當服務者的角色。藝術村有不少連繫社區經驗,可以由社區與官方共建,幫忙籌辦及管理工作,簡化一些程序與管理壓力,給予空間創出更多意想不到的體驗。

藝術公園及藝術村中間隔有鐵絲網,將牛棚一分為二。Alex笑言這也是一件藝術品,體現政府分部門管理的作風。事實上棚前後方的使用規劃及本質不同,但服務對象依然是市民,望把藝術融入生活。牛棚的確具有實驗的條件及優勢,擴張現有管理模式。Alex說希望做到「管理民間化」,問題是對方可否下放空間:「署方會否相信社區力量、藝團可以幫手做到他們想要『管理』的效果,一同去嘗試呢?」

■牛棚藝術公園「公共藝術展覽」

日期:即日至9月22日

時間:牛棚藝術公園 上午7:00至晚上10:00;牛棚藝術村8號室上午10:00至晚上10:00

地址:土瓜灣新山道39號

查詢:http://facebook.com/kowlooncitydistrictsps

文:劉彤茵

編輯:蔡曉彤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