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助理:熱愛香港史 專藏本土文學 為下一代管書

文章日期:2019年09月11日

【明報專訊】打理一間古書店,雜務可不少:接待客人、書籍搬運、定期編寫藏品目錄,還要緊貼古書買賣行情。Yves聘請過好幾個助理,可惜大多數人離職後都不再聯絡,唯獨有個共事過一年的,情誼維繫至今。談起他時Yves總是喜孜孜:「Jon很喜歡書,很健談,是我第一個全職助理,也是很特別的一個。」

書緣早植心中 畢業投身書店

當年在書海中工作的Jon,現在依然與文字為伍,大家稱他為「佬編J」。在專頁「佬訊」,他點評男士時裝和政治,風格啜核貼地。但私底下,他沉迷入手的不是衫褲鞋襪,而是與「潮流」二字脫伍的香港文學舊本。他的房間沒有閃亮亮的衣櫥,只有橫橫豎豎地擠滿近千本書的書櫃。隨手捻來幾本稀有藏書:黃碧雲第一本小說《揚眉女子》、董橋寫馬克思的《在馬克思的鬍鬚叢中和鬍鬚叢外》、劉以鬯於新加坡工作時在當地出版的《蕉風椰雨》和《星嘉坡故事》等,這些珍本千金難求。

受舊東主的愛書之情感染,Jon在書店工作後開始藏書,但他和古書的緣分早在中學時代開始萌芽。在尚未精通穿搭的青春期,Jon精通的是歷史科,嗜好是看書。香港每年舉辦的古書展,他也去湊熱鬧,漸漸習得古書知識。轉眼大學畢業,偶然看見Yves招聘助理的告示,於是即時上樓見工,二人一拍即合。

兩個愛書人年紀相差四十載,卻十分投契,政治時事談個沒完,Jon形容氣氛熱烈又針鋒相對:「和他交流改變了我的價值觀、審美、處事。」Yves開發了Jon的藏書癮,但二人的藏書趣味卻不太一樣,Yves是出於對知識、對某主題的嚮往,Jon則是藉藏書「擁有香港的歷史」:「我要confess,我不是香港文學的忠實讀者,對它熱愛很大部分來自我對香港歷史的熱愛。古人離鄉別井時會帶着故鄉泥土,對我來說那就是書。」

例如他買過最貴、8000多元的《二世祖系列》,一套30本,是1970年代的「三毫子小說」,「當時在報紙檔發售,見證了出版及文化事業興盛及普羅化的年代」。又如著有《香港史系列》的內地南來作家葉靈鳳,「是首個系統性認真書寫香港歷史的人」,以至勾勒時代輪廓的政治漫畫,有關六七暴動和雨傘革命的書。Jon不像Yves般把書視為骨肉,「如果死了就將全部舊書拍賣」,他暢快地說:「書不是為自己而儲的,是為下一代儲的,我只是看管人,為下一代看管他們的書。」

文:宋霖鈴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