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治療師講尊重 解決最私密雜症

文章日期:2019年09月07日

【明報專訊】網劇《性愛自修室》,男主角的母親為性治療師,性格豪放,經常單刀直入查問求助者的性事,令對方一臉尷尬。現實中,性治療師確實會跟接受輔導的人開門見山談論他們的性經驗。而工作中,性治療師遇到不少「奇案」,如結婚近30載未曾圓房、以動物眼皮當作性玩具等。

家庭醫生吳穎英,從事性治療師工作多年,坦言即使個案情節再離奇,治療師也不可大驚小怪,因性治療貴乎尊重,才能讓求助者放心說性。

「那是羊的眼眶。」談起曾在女性陰道中發現羊眼眶的一幕時,吳穎英表情從容,記者則嚇得目瞪口呆。

陰道發炎 驚見遺留羊眼眶

時間回至20多年前的1990年代,醫務所中,一名50多歲婦人求診,指下體有異味,流出綠色分泌物。當吳穎英及護士替其詳細檢查下,驚見陰道中有一團黑色的毛,嚇得護士大叫。吳用長鉗抽出毛團後,婦人臉色一變,表情尷尬。細問下,原來她丈夫為了取悅太太,以羊的眼眶套於陰莖,目的是性行為時,藉羊眼眶的眼睫毛掃過太太的陰核,帶來性刺激。但完事後忘了取出羊眼眶,致婦人的陰道發炎。

面對婦人一臉難為情,吳穎英先解釋病况,提醒日後不可遺下性玩具於陰道內,同時細問夫婦的性生活習慣,「我跟她講,你的丈夫很愛你。他不但希望自己享受性快感,亦希望你一同享受,這男人很難得」。經吳的解說後,婦人明白年老仍有性生活是正常之事,毋須引以為耻。「最重要的是,婦人本身對公開談性好尷尬,但我能令她好開心。在那個年代,有多少丈夫會着緊太太的性感受?」吳穎英指婦人離開醫務所時笑得好開心。

曾被指污穢 診所留安全套抗議

1986年,吳穎英修畢中大的家庭醫學文憑,考獲英國皇家全科醫學院院士後,獲邀於中大醫學院教授性醫學一科。當時社會對性議題的討論氣氛保守,性治療師行業亦未興起。吳穎英遂由性治療創始人Masters and Johnson的理論入手研究,又與被譽為「性博士」的精神科醫生吳敏倫合作撰書,談論性醫學。

上世紀80、90年代,高調談性並非易事。某日,醫務所護士打開鐵閘時,發現一個已打結的安全套,直立在閘口的鎖匙位旁,「那些人對性的態度愚昧,感到尷尬便抗議:為何醫生要講這些事?他們覺得性好污穢」。吳穎英表示,當時社會的性觀念保守,因此前來尋求性治療服務的人,均會以其他疾病為由求診,不動聲色,以免被人標籤。

設立協會 性治療師專業化

隨着社會的性觀念漸趨開放,性話題不再是禁忌。2005年,一批本地性治療師成立香港性教育、研究及治療專業協會(HKASERT),開辦性治療課程。首批受訓畢業,現為協會委員的吳穎英指出,為了保持性治療的專業,協會提供獲美國認可的性教育專業培訓。吳穎英表示,至今年計,協會已舉辦共5屆課程,訓練約150名性治療師。

鑽研性醫學30多年的吳穎英表示,從事性治療工作貴乎尊重二字,「這一科是要你不怕與人交往,不怕講性器官及性行為,談論時千萬不要偷笑,眼睛一定要望對方,態度好誠懇,好尊重」。

尊重兩字,體現於每一個治療細節。吳穎英舉例,治療患有進入障礙的婦女時,先會邀請她坐在牀上,用鏡子照着自己性器官,觀察及認識陰部結構組織。隨後在患者的同意下,邀請婦女及其丈夫在診所內,以手指探入陰道,讓陰道習慣被異物進入的感覺。進行每一治療動作,性治療師需先獲接受治療者同意,「她知道我好尊重她……這是Rapport,即是醫生與病人建立互相信任的關係」。

建立互信 求助者放心說性

訪問當天,記者等待訪問期間,目睹一對夫婦滿面笑容踏出吳穎英的房間。然而,這並非每對尋求性治療的夫婦寫照。吳穎英坦言,多年來見證不少夫婦忽視性生活不協調,導致婚姻破裂,即使其中一方後來求醫,亦已無法挽回感情,「我通常提醒自己,是我們的失敗……我們應要做多些工作,讓他們能克服求助的心魔」。

文:鄧安琪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FEATU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