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米高LEGO火箭引路 穿越50年 帶你到月球

文章日期:2019年07月12日

【明報專訊】去年上映的《登月第一人》講述美國登月的故事,電影中插入「我們選擇登陸月球……不是因為它輕而易舉,而是因為它困難重重。」一段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在1962年、岩士唐(Neil Armstrong,Ryan Gosling飾)成功登月7年前的講話,故事由太空人岩士唐個人面對航天事業與家庭之間的掙扎,以及當時外圍國內外政治環境,去描寫登月的艱巨。終於在1969年7月岩士唐成功登陸月球,震撼世界,今年是美國登月50周年,不妨到太空館參觀有關主題展覽,從電視以外的科學角度了解這個對後世不論文化與政治帶來巨大影響的事件。

1950年代美蘇兩國開始「太空競賽」,起初,蘇聯遙遙領先: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枚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1961年,蘇聯人加加林成為第一個環繞地球的太空人。美國不甘落後,當時的總統甘迺迪推出登月計劃。最後土星5號運載火箭將阿波羅11號太空船送入太空,飛船後在月球成功「着陸」。太空館舉辦的專題展覽,將展出探月計劃相關的影像資料、模型、互動展品,希望藉此普及月球科學知識。香港太空館一級助理館長(展品)蘇柱榮指出,展覽第一部分正是配合「登月」主題:「主要展示美國50年前登月計劃的情况,涉及計劃用到的火箭、太空船、太空衣,還有探月飛行路線。」登月擴闊了人類對太空的認識;展覽第二部分則帶觀眾探索月球科學。月球的物理特性、地貌,陰晴圓缺和月球視覺上的變化都加以解釋。

探月數據化成三維模型

太空館展廳2015年底閉館翻新後,至去年4月重新開幕,「登月五十年」成為第一個較具規模的專題展覽,館方大概於去年下半年開始籌備,過程中並沒有接觸負責有關登月計劃的美國太空總署(NASA),「他們已經在互聯網和其他途徑發放大量登月計劃的資料,我們蒐集這些資料已經足夠,太空館以往做過類似的展覽,也留有相關資料。其實NASA有個機制,探月衛星都有一些數據(公布),這次其中一個展品(「月球地貌逐個『觸』」展區)是我們將美國探月衛星的數據拿來製成了一個三維模型,模型打印了一些月球地貌,比如隕石坑、地勢起伏,這些NASA的任務,都有數據公布。利用他們的數據,用我們自己的三維打印機,將模型印了出來。」

砌出未來「月球基地」

「登月五十年」展覽也是太空館與樂高香港搞的crossover。太空館專注於科學題材,而「樂高主要砌了火箭模型『土星5號』」,蘇柱榮說。

樂高專業認證大師洪子健用逾20萬件積木砌出來的「土星5號」,高5米,比例1:22。談及合作契機,「我們想用創新的意念去表現這個火箭,如果簡單做個模型出來,本來的展廳已經有了,好像平凡一點。藉此機會跟樂高公司合作,想吸引更多人。砌火箭時都要有一些創意的,雖然有個大致的模樣,但裏面的選材,用哪些配件都要發揮創意。我們還請來樂高的專家做了一個未來月球基地的模型,他們也會負責7、8月的幾場工作坊,用樂高積木教小朋友科學知識。我們會提供一些資訊給他們,比如火箭應該是什麼樣子、比例是多少」。

展覽安排在7月暑假開展,為了吸引更多中學生來到太空館參觀,卻也撞正了一個巧合﹕登月計劃恰好是在7月發生。太空館因應展覽,將舉辦一系列工作坊、專題講座和天文觀測等,提高公眾對天文知識的興趣。「登月五十年」吸引入館觀看的群體不止中學生,成年人也適合。蘇柱榮稱:「展品的選材和佈置,什麼年齡層都適合。學生也好、成年人也好,都可藉展覽見識太空科技。對於大人來講,可以更了解這件具代表意義的事,有一些成年人可能也對登月有些印象,透過展覽他們可以回憶當年舊事。」

●展品對照(見圖)

■登月五十年

日期:即日至9月2日

地點:香港太空館大堂

入場:免費

查詢:bit.ly/2xxZl03

文:彭月

編輯/蔡曉彤

電郵/cul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