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達人劉耀均、羅秀雯 數算燕巢十五載 長洲人燕可共存

文章日期:2019年05月19日

【明報專訊】記者曾在長洲住過一年,從村屋走到碼頭的一段大街,每到春天便會多了一班「同行者」。

牠們穿插在人群之間,高速低飛,你還來不及反應,牠們已巧妙避開,眾人只能目送黑影遠去。

「同行者」就是家燕。後來,抬頭就會發現,內街每隔幾個舖位,商店和村屋屋簷下都掛有藍、黃、綠色膠筲箕,

原來是好心人為雛燕準備的人工燕巢,人燕似乎樂也融融。

不過,後來街角卻貼出了一個寫着「不要拆掉燕子家」的藍色告示,原來有街坊拆毁燕巢,可憐燕子,連續數晚撞牆,欲在原處築巢。原來,剷除燕巢的情况不時發生。

長洲有一對劉氏夫婦,丈夫劉耀均(Lawrance)和妻子羅秀雯(Lawman),十五年來沒間斷地數算燕子鳥巢,他們發現,今年長洲燕巢數量下跌,而每巢的雛燕數量亦告減少,估計或是受去年滅蚊行動影響燕子覓食,燕子的生存空間堪憂。

長洲燕巢數量下跌

「初初見牠(燕子)飛來飛去,後來想,咦,這一隻會不會是去年那隻呢?咦,好像有很多隻,到底總共有多少隻呢?因為好奇心,就開始了數燕巢。」Lawrance和Lawman二十多年前搬入長洲,猶記得當二○○三年,觀鳥會發起全港「燕子普查」,以調查香港家燕和小白腰雨燕的燕巢數量及使用狀况,二人即決定參與,幫忙數算長洲島內的燕巢。他們每年三月開始觀察燕子數量,直至七月尾,特別留意打風落雨過後有沒有燕巢掉下。他們曾見過燕子誤用魚絲或塑膠線築巢,雛燕慘被卡住腳丫倒吊,他們花了二十分鐘才能替雛燕解困。

長洲的燕子有沒有像居民數目般增多呢?「不是的,有升有跌。」Lawrance舉引最近四年的數據,顯示每年有燕子使用的燕巢數量大約維持在九十個左右,不過今年截至四月底的數量則比去年減少了十四個,只有八十一個。「我們覺得很奇怪,明明每年一隻燕子媽媽一巢可以生四五隻雛燕,道理上牠們明年回來再繁殖,燕巢數量至少會雙倍,為何每年大概都只是得八、九十個?」他們相信,有些燕子可能去了別處繁殖,更多是在遷徙時死亡。Lawman引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研究指出,家燕平均壽命只有3.9年。

回到夫婦二人的初衷,到底今年的燕子媽媽是否去年巢中出世的雛燕?Lawrance說至今亦無從得知,據他了解,觀鳥會曾考慮在家燕腳丫套上腳環,但最終因擔心影響飛行而打消念頭。不過,有時還是可以從一些蛛絲馬迹中推論,例如即使今年這個燕巢被剷走或吹倒,有些燕子仍會堅持飛回相同位置建巢孵蛋,似乎可以推想牠們就是去年的同一群燕子。

春夏飛港繁殖 秋季前南下過冬

家燕長長的交叉尾巴是其標誌,大家在香港舊區不時可見到牠們的蹤影,但其實只有小部分是全年可見的本地留鳥,大部分在香港見到的家燕都是夏候鳥或過境遷徙鳥,主要在三至七月從南方飛到香港等較北的地方繁殖,秋季前會飛回東南亞等地方過冬。

「我們每到三月初就開始留意今年有幾多燕子飛返長洲,今年最高峰那晚,我們數到有八十幾隻燕子!」Lawrance解釋,由於觀鳥會每年五月開始進行「燕子普查」,但大多是日間進行,對燕子夜晚休息的狀况觀察不多,可晚上的長洲半空可謂非常熱鬧,不時見到電線、欄杆上有成串數十隻燕子在睡覺。「我們反正住在長洲,夜晚就會『頭岳岳』看看電線上有無燕子。」

羽翼長成 燕父母趕子女離巢

剛過去的冬天很短暫,燕子不用避寒,提早飛來香港繁衍。「以前多數是四月孵蛋,五月頭BB已經識飛。母燕會再交配,有機會在五月尾再生蛋,每年八月左右就會離開香港。今年如此早來香港,有機會生到三批BB。」Lawrance說雛燕要由父母餵食兩至三星期,直至大小和外觀跟父母相若,羽毛長成後便會學飛,會飛後父母會趕走牠,不讓牠歸巢,要牠獨立生活。

建巢法則 愛乾淨 講究選址材料

訪問當天剛下了一場大雨,微涼,很多剛學飛的雛燕都歸巢取暖。在玩具店屋簷中央有兩隻雛燕張開黃嘴索食,胖胖圓圓極為趣致,體型約手掌般大。Lawman說其實牠們不胖,只是天氣寒冷,牠們才鬆開羽毛保暖。

店主說今年是燕子第二年在此築巢,第一年懷疑因為屋簷下的鐵通太幼,燕子花了很多時間銜泥與樹枝築巢都無法固定,但牠們屢敗屢試,今年終於成功花一星期完成燕巢。「啱啱去完旅行,回來就見到有雛燕。」店主見狀就在燕巢底放一塊紙皮,墊着牠們的糞便,每日清理,「睇住牠出世,睇住牠有毛有翼,學識飛,覺得很有生氣」。

街燈附近築巢 方便覓食孵化

Lawrance指指店舖對面的街燈說,燕子喜歡在街燈附近築巢,因為下雨時有大量飛蟻、蚊蟲在燈前出沒,節省覓食的工夫。「我見過燕子媽媽餵BB,好大隻的飛蟻,連蜻蜓都『質』落去,BB夾硬吞下去,一隻大BB可以吃一百幾十隻蚊。」Lawrance笑道:「牠們亦貪街燈夠熱,孵蛋不用孵得咁辛苦。」

至於挑選騎樓底、屋簷底建巢,是因為燕子是以口銜濕泥,混和幼草和口水黏附在簷下,因此要找尋不會落雨滲水的地方,否則濕泥就會融化四散。Lawman懷疑政府近年更關注街道清潔,令附近濕泥大減,因此近年新造燕巢愈來愈多「流蘇」,燕子用多了木麻黃等幼草築巢,「就像鋼筋可以令燕巢更結實」。

牠們每年均會視察附近有沒有後備地方可以築巢,以防明年燕巢有細菌或有問題可以棄巢,另覓地方。「牠們很喜歡乾淨,否則會導致BB抵抗力不足、削弱飛行能力,無法應付遙遠的遷徙路程,引致死亡。」

燕巢落地 街坊妙招幫忙

燕子念舊,有些燕巢可以用足數年。金花餐廳老闆喜上眉梢說,燕子已是第四年在門外築巢,每年加高一層,現在燕巢高達十厘米。「最多那年一巢生了五隻BB,我們叫牠們五小福,五福臨門呀!」今年一巢生四兒,每次媽媽餵食,雛燕就孜孜啁啾。

或許你會驚訝,何以燕子可反地心吸力懸空建巢?其實牠們多數會找一塊承托物幫忙,不過燕巢仍然難免被大風吹倒、跌落。因此,長洲的街坊好像有共識,一見到燕巢落地,就買來半圓膠筲箕,盛載燕巢,放回原位。「有些燕子媽媽不驚的,很勇敢,就算是隔着膠筲箕都照養餵大雛燕。」不過,亦有一些燕子媽媽不領情,情願在人工燕巢旁邊自行築巢。

這陣子,地上偶爾也會發現雛燕,或生或死。「燕子BB死是很常見的,其實牠們一巢五隻六隻,有些BB可能被阿哥撐開、跌死。」訪問當天,我們便在騎樓底發現一隻死去的雛燕,Lawman長嘆一聲,拿出膠袋將牠包裹。「體積細的BB一旦死亡,媽媽會用嘴銜起然後丟到海中,但體積太大的,牠們會選擇留在巢中,明年用濕泥覆蓋,再在上面孵蛋。」

「不用愛牠,但不要傷害牠」

縱然長洲有很多街坊愛惜燕子,但亦有人不喜歡燕子,或基於對禽流感的憂慮、或擔心燕子弄污地方,因而發生過多次剷除燕巢事件。在長洲街市外,漁護署貼出告示警告,根據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禁止故意干擾野生雀鳥的巢或蛋,一經定罪最高罰款十萬元及監禁一年。「這裏發生過慘案,三個巢曾經在一夜間被人剷掉。」Lawman心痛道,有些巢甚至是有雛燕的,牠們會因此跌死或餓死。

而上文提及去年春天的藍色告示,是源於二○一六年六月,有人剷掉燕巢,翌年街坊想阻止燕子在原地築巢,以防再被剷掉燕巢,令雛燕無家可歸,故貼上反光紙恫嚇警告牠們,可惜燕子連續數晚撞牆,因此街坊聯署,希望剷巢人包容燕子在春天築巢繁殖。「士多老闆好有心,擔心燕巢沒有足夠承托,在下面加了黃色膠筲箕,翌年又加了膠板和白色鐵架加固。」士多老闆笑說:「我當啲燕子是孫。」

Lawrance說,年長一輩習慣了和大自然共存,視燕子為鄰里,年輕一輩則擔心衛生問題。「其實長洲很多燕子巢,從來無爆發禽流感。我們很想政府可在教育方面做好點,教人善待燕子,你不用愛牠,但至少不要傷害牠。」他說人們一見到雀屎就聯想到禽流感,希望政府可以好好界定雀鳥和禽流感之間的關係,見到雀鳥屍體不代表一定有禽流感,好多雀鳥或是自然死亡如老死,「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人,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令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其他生物存在」。

吃蚊蟲 是益鳥

去年長洲爆發登革熱,進行大型滅蚊行動,Lawman就發現今年一巢五六隻雛燕的機率少了,大多數一巢只有兩三隻,未知會否因為滅蚊行動令燕子食糧減少。「不知道滅蚊行動會不會危害燕子生存,我們見過很大隻的雛燕突然間無咗,不知道是不是食錯東西而中毒,我們沒有確實數據,只可靠觀察推斷。」

「其實燕子對人類是有益的,因為是一個食物鏈。我們經常滅蚊,要做清潔工作,其實燕子都是做相同的工作,幫我們滅蚊。」Lawman慨嘆,人們只聚焦在燕子會弄髒地方,而看不到燕子的益處。

「今年算好彩了」,Lawman送記者回程時說,燕子差不多全數離開才太平清醮,「因為太平清醮對燕子BB影響很大,一來噪音大,二來曾有人用閃光燈影燕子,嚇到媽媽棄巢。到秋季我們一看,發現有兩隻雛燕在巢中餓死」。所以,他們數燕巢數得低調,盡量不曝光燕巢的地點,期望牠們健康平安地成長。

文 // 彭麗芳

圖 // 李紹昌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