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卓斌沉醉書香 「做書」開書店 建構美好世界

文章日期:2019年05月14日

【明報專訊】在香港,閱讀是一件奢侈的事。人們欠缺時間空間,書籍種類乏善可陳,出版更是夕陽行業,發展前景黯淡。80後胡卓斌,卻不以此自限,以書籍設計為志,開設獨立出版社及書店,努力實踐他理想中的「烏托邦」。

80後胡卓斌(Renatus),在香港長大,來自普通藍領家庭。與書本結緣,始於中學時代。當時,他跟同學鬥看中外名著。「我們經常流連學校圖書館,而且同學出身書香世家,不少書是從他家借來的。」

閱讀,是一段讀者跟書本交流的歷程,必然窺見作者對世事萬物的思緒和想像;黃碧雲是Renatus最欣賞的作者。從《其後》、《無愛紀》到《盧麒之死》,他讀遍她的作品,喜歡其故事對應時代,擁有一種有血有肉的真實。「開始時讀得很辛苦,但那股震撼就如翻瀉黑油在地,慢慢滲透開去,令人着迷。」

當年的Renatus不愛說話,卻喜歡以文字回應,在網絡世界非常活躍。學校的讀書報告,他寫的是川端康成和三島由紀夫的小說,而且揮筆萬字,鉅細無遺地分享讀後感。他熱愛網絡遊戲和動畫,甚至自建網站,圖文並茂介紹日本動漫。「我的喜好比較小眾,例如《銃夢》和《漂流教室》。」他更曾將自己修讀設計時的經歷及功課,寫成網誌「虛偽手記」。這些平台,成為Renatus整理思緒、暢所欲言的出口。

中五畢業,Renatus在設計學校修讀平面設計,他常在競成、書得起、Page One三家專售設計藝術書籍的書店「打書釘」。「相對圖書館,它們有種特別吸引自己的氛圍。」後來,他明白這跟店舖佈置擺設,以及當下停留在店的人息息相關。

逛書店找到方向 立志設計書籍

Renatus更在逛店掀書過程中,找到事業發展方向。「有一篇文章,記錄一位設計師如何回應美國911恐襲事件。」設計師先製作明信片,一面印上英文「HOPE」,另一面留白,邀請在世貿中心附近生活的人寫下一個希望,並將之投進收集箱;然後,設計師在現場將明信片拼砌成大大小小的「HOPE」字。「他的設計,讓那些在事發社區生活、心靈受創的民眾,看見希望、分享希望。」

這篇文章,猶如醍醐灌頂,令Renatus思考身為設計師的意義。「面對災難,我能做什麼?設計logo會令世界更美好嗎?」他質疑自己不過在為世界化妝,作品缺乏內在價值;甚至對擅長的網絡平台,感到虛擬不實在。「設計師負責演繹信息,具有『指鹿為馬』的能力,但我更希望自己對人類有所裨益。」Renatus當時想到,書籍設計是一項自己有興趣及能力實踐,並具備宣揚價值意義的工作。

決定以書籍設計為志,Renatus卻加入李永銓設計廔有限公司,從事品牌設計。「我一心希望先在木人巷修行,積累經驗實力。」在設計廔工作5年,他鍛煉了如何宣揚品牌信息、跟客戶溝通等項目管理的技巧。「我也享受作品見街時那份滿足快樂。」

在香港,從事品牌設計比書籍設計更有「錢途」,由此思考如何實踐理想,豈不更好?Renatus卻在跟老闆分享職志後,下定決心辭職去「做書」。「他鼓勵我趁年輕放膽去闖。」Renatus道。「坦白說,多留幾年我就沒勇氣離開了。」

放棄「錢途」 尋獲人生養分

Renatus先在主流出版社擔任平面設計師,復又成為自由工作者。除了書籍設計,他亦涉獵策劃文化項目的工作。2010年,Renatus獲得一個在德國從事書籍設計的機會。因要在外地逗留一段時間,他將所有freelance轉交朋友,把大部分積蓄兌換成歐元。正當準備好迎接新挑戰,命運卻狠狠地作弄他。

「出發前,冰島火山爆發,波及歐洲上空,多地機場封閉停飛。」鄰近地區交通陷入癱瘓,Renatus無法如期報到;工作沒了,加上歐元大幅貶值,他忽然一無所有。現實如此荒謬,當時25歲的Renatus,下了一個更瘋狂的決定——在2010年餘下的10個月內,任性地「揀job做」,只接自己喜歡的項目。

「我一共賺了8萬港幣。」Rentaus感激父母開明,沒有太質疑他這個舉動。問他如何平衡實踐理想和家庭責任,他的方法是讓父母建立生活圈子;在收入理想時預繳家用,並支付父母旅行玩樂時所有費用。「我在意為他們提供快樂,但又不會過於依賴我。」

在「揀job做」這年,他的得意之作,是為朋友羅展鳳設計《必要的靜默》一書,著作一共收錄11名電影配樂家的創作理念。「起初讀稿,除了久石讓之外,其他我一個也不認識。」為了醞釀靈感,他問對方借來一堆影碟,日以繼夜逐套觀看,真實感受大師們的創作。如此耗費時間,值嗎?「當然值!簡直是人生養分!」他肯定的說。

身為設計師的他,主動向作者提議如何編排文章,修整內容,以平衡全書的一致性。「稿件來自不同媒體的專欄文章,有的是千字長文,也有是短文加訪問。」Renatus解釋,作者羅展鳳本是他在出版社時的編輯同事。「當年我已意見多多,她倒認為我有編輯思維,才成就這次合作。」這趟經驗,促使他在2011年成立設計公司「Edited」,更有規劃地發展「做書」。

Renatus認為,設計是一回經驗「假設」和「計算」的過程。他的設計公司,除了書籍設計,亦提供品牌設計及展覽服務。對於怎樣跟客戶溝通,他打了個比喻。「客戶說:我要一杯『濃厚』的咖啡!那指的是espresso、americano,還是caffe latte?設計師認為是espresso,對方或許想要caffe latte呢。」面對概念上的落差,他秉持先了解對方的真實想法,然後才呈現合適設計的原則。Renatus其中一個長期客戶,是電影頻道「MOViE MOViE」出版的雙月刊雜誌MMM,至今已邁進第6個年頭。

開獨立出版社、書店 實踐理想

「做書」幾年,他得到業界認可,作品曾入選香港設計師協會環球設計大獎(最佳書籍設計)、「平面設計在中國」(GDC)競賽,以及東京TDC賞(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獎)。Renatus又思考,自己在做的事,真的令世界更美好?「我曾在講座介紹獲獎作品,問有人看過嗎?台下鴉雀無聲。」他知道,僅是「書籍設計」,顯然不足以達成目標。

2013年,Renatus跟友人黃思哲組成獨立出版社MOSSES,為本地作者提供編輯、設計及發行等出版服務。「我希望香港作家有主流以外的選擇。」他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出版行業蓬勃發展,不論獨立抑或主流,能在各自的目標群發揮足夠的影響力。「就好比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彼此牽制但互相發展,魏蜀吳三國鼎立……」

為了驗證想法,MOSSES更出版自家紙本刊物。A piece of是一本結合食物、藝術與紙張的不定期小雜誌。每期邀請創作人撰文發表對「吃」的見解,在設計排版更見用心,講究印刷技巧和紙張質素。「我期望讀者能感受到,不同界別的創作人,如何傳遞他們心目中的美學。」

漸漸地,Renatus察覺展示書籍的地方同樣重要。數年下來,他們亦連結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化工作者。「大家需要一處相聚碰面,醞釀實踐的地方。」於是,他跟拍檔萌生開店的想法。他理想中的「書店」,不但講究空間設計,亦涉及策展(curating)的技巧。他認為,出色的策展人,能夠不着痕迹地滲透主題,通過佈置及展品,令參觀者產生好奇,或沉澱思考,繼而有所感悟。「這方面我還在學習中。」

現時,他跟拍檔開設兩家書店,一家是位於灣仔聖佛蘭士街的MOSSES,另一家是位於荃灣南豐紗廠的Book B。前者以售賣藝術文化出版物為主,後者則是一家集書店、café及工作室於一身的場所;他們開放店面,邀請本地的創作單位舉行展覽,或各類形式的演出交流。「我們還舉辦private reading,邀請普羅大眾體驗閱讀。」例如在黝黑昏暗的環境下,讓來者翻閱一本本巨大如桌、來自丹麥哥本哈根的獨立雜誌Plethora Magazine。

■給香港的話

「在地上拾起一根針,巨人跟小孩比誰會贏?巨人或許一拳穿牆,但不及小孩身手靈活。香港人本如小孩般得天獨厚,現在逐漸失卻內在價值,自慚形穢。我覺得,做回自己,是唯一沒錯的事。」

■Profile

胡卓斌(Renatus)

80後香港人,書籍設計師。設計公司Edited的創辦人,亦是獨立出版社MOSSES及兩家書店(MOSSES及Book B)的聯合創辦人。

文:陳芷寧

編輯:廖偉龍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物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