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又驚又要睇 係咪心理變態?

文章日期:2019年05月03日

【明報專訊】「我害怕的時候,會大力握着你的手,你要有心理準備。」記者的友人和女友看鬼片前女友如此說。電影散場後,友人手臂瘀青了一片。

有些人愛「貼錢買難受」,明明害怕,但偏偏要看。不止恐怖片,早前網上爆紅的重口味「唧暗瘡片」亦有捧場客,你或會感到很惡心,但現實是不少人覺得很「治癒」。這種極端心態,是否心理變態?

每個人都有喜惡,以看恐怖電影為例,有人喜歡有人討厭。喜歡者,愈恐怖就愈愛看,有些人愛驚險刺激的追殺場面,有些人喜歡那種逐步累積的陰森恐懼感,或是突如其來的驚嚇。恐懼其實是一個重要的自我保護機制,令我們懂得避開危險。但恐懼本身也是一種負面情緒,為何有些人願意花錢自己嚇自己?

解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什麼人比較喜歡看恐怖片。

安全環境感受「假恐懼」 效果似運動

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謝鎮宇及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牀心理學家梁重皿均認為,喜歡追求感官刺激的人,通常喜歡恐怖片。當中聲效、血腥或恐怖畫面,使人心跳和呼吸加速,經歷這種感受之後,有點像運動後通體舒暢。

謝鎮宇補充:「恐怖電影的故事是虛構情節,人們感受到的恐懼跟真實環境面對的恐懼不太一樣,在電影院或家中的安全環境下觀看恐怖片感受到的恐懼,某程度上是一種『假恐懼』。由於劇情並非真實發生,愛追求感官刺激的人便享受那種在安全環境下體驗到的恐懼。」

男人鎮定表現 證明自己好man

男性比女性愛看恐怖片,這或許跟社會文化因素有關,梁重皿表示:「男性從小到大不被鼓勵表達情緒和感受,日常生活中亦可見,有些家長要求男孩不要哭。有研究認為,男性相對較愛看恐怖片,可能因為他們表現出鎮定、不驚慌等情緒時,能夠證明他們的雄性特質。」

此外,同理心較少的人,也可能較接受恐怖電影。梁重皿稱:「因為同理心使人容易代入電影裏面的角色,感受得到對方的情緒而感到不安和驚慌。」

■專注睇片 暫忘煩惱可減壓

恐怖電影營造緊張氣氛,為何有些人認為有紓壓作用?

原來,不論是恐怖片、笑片,甚至是拍攝着魚兒游來游去的《魚樂無窮》,只要觀看的人喜歡,也能達到一定的減壓作用。不論是看經典港產恐怖片《凶榜》,還是日本的《午夜凶鈴》,當鬼怪或恐怖場面出現時,我們都會全神貫注,看得極度投入。梁重皿表示:「當一個人專注做或看喜歡的事情時,暫時忘卻煩惱,也能達到一定的減壓效果。而且電影中的恐怖聲效、畫面,使人情緒緊張、心跳加速,即使害怕也知道自己是安全的,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下體驗恐怖片的刺激,有助釋放壓抑的情緒。」

■觸發「戰或逃反應」 心跳呼吸加快

觀看恐怖電影會觸發人類的「戰或逃反應」(fight or flight responses)。梁重皿解釋:「我們面對威脅時,大腦的下視丘會激活交感神經及腎上腺皮質系統,使人變得緊張,警覺性提高,並會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使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緊張等,種種身體變化形成了心理學上的『戰或逃反應』,令你準備好作戰保護自己或是逃離險境。」

她又補充:「我們觀看恐怖電影時,當中的血腥畫面、恐怖聲效等威脅信號同樣會觸發『戰或逃反應』,並出現相關的生理變化。但由於我們置身於安全環境,大腦處理周遭信息後知道並非真正的威脅,身體和情緒隨之放鬆起來。」

■孩子、感同身受者不宜看

不同年齡的人,能夠承受的恐怖程度不一,而且不同性格、精神狀態的人,也會影響他們承受恐怖片的程度,以恐怖片來減壓並非人人適合。

小朋友或發噩夢

年幼小朋友未有足夠能力區分電影與真實,使他們擔心電影情節會在現實發生,看完恐怖片後會不敢睡覺或發噩夢。

感同身受 勾起不快

若恐怖片的情節與個人經歷相似,容易勾起不快記憶及情緒,那就不宜觀看。

高敏感族未必享受

高敏感族(highly sensitive person)對周遭環境敏感,感官和觀察力比一般人強,由於驚慄片的恐怖畫面、聲效,對感官刺激太強烈,他們未必會享受。

■睇恐怖片追女仔 有科學根據?

玩過山車與看恐怖片有點相似,表面上令人有不快經歷,研究人類喜好與厭惡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Paul Rozin曾以過山車為例,指出即使身體告訴我們不要接觸這些事物,但我們知道它們並不是真正危險,有些人並能從中獲得愉悅感,人們會被看似討厭的情緒或反應所吸引。

有些人看完恐怖電影後心情愉快,從心理學角度也能解釋。1970年代,心理學家Dolf Zillmann提出了「興奮轉移理論」(excitation-transfer),解釋一個人的生理狀態,如何從一個情境遷移到另一個情境。

例如一個人上班時遭上司批評,下班回家後,心裏仍存在不滿情緒,此時遇到些少不稱心的事情,也可能會激起他的憤怒情緒。梁重皿表示,「同樣地,恐怖片中扮演好人的主角被人或鬼追殺,過程緊張刺激,最後如果好人逃出生天,觀眾感到大快人心,這種良好的感覺或會延續到離開戲院之後,當遇到愉悅的事情時,正面的感覺會被放大。」

「興奮轉移」 驚恐當作心動

「興奮轉移理論」也可應用於男女約會上,如果男士約會心儀對象去玩過山車,或許會獲對方「加分」。謝鎮宇解釋:「坐過山車會引起刺激及興奮情緒,心跳和呼吸也急速起來,這種由過山車刺激誘發的情緒和感覺會轉移到對方身上,變成了正面的感受,女生很可能因此覺得他特別吸引。」

約會心儀對象看恐怖電影又如何?試想像,如果跟心儀對象看恐怖片時,你感受到心在怦怦跳,呼吸急促,這種生理反應是電影情節過於恐怖所致?還是他/她令你心動?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很多時會錯誤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例如看恐怖片時被激起的高漲情緒,並轉移到對方身上,加強了對方的吸引力,這現象稱為「錯誤歸因效應」。

■睇人唧暗瘡 無痛滿足本能需求

臉上長出暗瘡後,很多人會心癢難耐想要把它擠掉,有心理學家認為這與動物最原始的「整飾行為」有關,如同貓會舔身體、梳理毛髮。梁重皿表示:「然而唧暗瘡或會造成永久疤痕和皮膚凹陷,看別人唧暗瘡的影片則不同,過程有多痛、會否紅腫完全與你無關,你毋須付上任何代價,便能滿足心底本能的需求。當片中人準備把暗瘡擠出時,你會感到莫名的刺激,並預計到暗瘡快將會被消除,此時大腦會釋放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傳遞興奮和開心的信息,一旦形成了獎勵機制,會令人想一看再看。」

愛看他人直播進食又是什麼心態?梁重皿解釋,「人愛好美食,大腦能想像美味食物的味道、香氣和質感,但過度進食會使人肥胖,看人吃得滋味,沒有了健康的擔憂,自己也有愉悅的感覺。」

■今期專家

◆梁重皿(香港心理學會註冊臨牀心理學家)

◆謝鎮宇(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文:李佩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生活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