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欣以筆代刀 麻將作畫 保留家族手雕工藝

文章日期:2019年03月19日

【明報專訊】張凱欣一家開設手雕麻將工場,1997年前曾嘗試移民到加勒比海島嶼阿魯巴,但最後選擇回到香港重開工場,可惜最後還是結業,父親那手起刀落的手藝消失在九龍城。說着一家人的九七往事,現時已是插畫師的她眼裏浸着淚水,卻堅強地說:「當年我不懂如何延續師傅手藝的故事;但只要好好建立自己,等待機會,是可以成事的。」等了10年,她有了「九龍城X阿魯巴展覽」,以針筆素描貫穿手雕麻將與加勒比海華人同樣刻苦耐勞的天空。

張凱欣(Karen)家的手雕麻將工場在千禧年以來,一直掙扎求存,最終於2009年光榮結業。在結束以前,小時候Karen放學就和嫲嫲負責上色,馬馬虎虎也算得上是家族的第三代傳人。工場半個世紀前由爺爺建立,父親承傳工藝,一隻白色的麻將牌到手,什麼花什麼萬都不用起稿,手起刀落,片刻就雕成。

父女檔設計四方城小禮品

記者認識Karen的麻將插畫,是在一家充滿本土味、位於土瓜灣的旅館,叫「麻雀客棧」,客棧接待外國旅客,也宣揚香港文化,客廳的咕𠱸設計,正是融入了香港麻將的港味元素;客棧前台還放了印有麻將設計的杯子和tee,散發鮮麗的舊日麻將色彩。於是記者尋找設計者,正是Karen,還發現了父女合作的「藝遊四方城」麻將小禮,可謂獨一無二!年近70的手雕麻將老師傅正是Karen父親,負責手雕東南西北等麻將字,而那個看來嬌滴滴從小在麻將工場長大的獨生女兒,則在麻將上繪畫香港的天際線和社區元素,設計以數碼印刷技術印在香港人大打四方城的麻將上,做成一副副東南西北小禮品。

「東是東涌,西是西貢,南是南區,北是北角,創作概念是印刷商構思的,希望推動香港文化。其實我覺得很少人會做麻將概念的日用品,因為麻將不是必需品,但它卻是香港生活的回憶。」那賭博呢?麻將給人的印象,不僅是衛生麻將,不僅是打風落雨與港人為伴的活動,或是6時恭候8時入席的打番4圈,記憶中也有掛住打牌「塞個麵包畀仔女」的爛賭婆。

到咖啡座安靜地畫畫,是Karen星期天最喜愛的節目。這天是星期天,她穿上一件連身裙子,在上環一處咖啡座畫畫,笑說:「我作為手雕麻將工藝的第三代,不是想提倡賭博,而是想保留工藝,加上自己的創作和藝術,把珍貴的東西保留下來。其實麻將保留的也是香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在我們九龍城的工場,那裏曾有過許多的家庭工場和手工藝,都是一家人努力捱出來。」

她拿出這次「九龍城×阿魯巴」的作品,有一幅是父親正在手雕麻將,還有舊日香港風情的麵包工場和「飛髮舖」,另一幅則是一位婆婆在阿魯巴餐館忙着打點,她正是Karen的婆婆,還有阿魯巴的藍天和建築物;「我仍記得,我們一家人是如何勤力,在九龍城工場時,一家人吃飯幾分鐘就吃完,我吃得最慢,那張食飯枱食完飯又要變回工作枱,我坐在櫈仔上一個人吃。」那時,香港人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有一副麻將吧!還有很多舊金山阿伯阿婆來香港,就是買一幅手雕麻將返美加,張家日間忙製牌,晚上還要送貨。Karen還記得晚上跟着家人送貨的日子:「他們帶着我,我躲在小貨車尾,因為不能扔我一個人在家。」

Karen是獨女,問她有否繼承父親的手雕麻將手藝?「我只懂為麻將上色,(雕麻將)不是這麼簡單的,不是學完就能雕,是要長期做這個工作,而且雕麻將是陰陽力並用。」

移民阿魯巴再回流香港

我們香港的九龍城,近舊啟德機場,小街林立,昔日雲集本土手藝行業:打鐵、做潮州餅和手雕麻將。為什麼Karen把自己的插畫師筆名加上Aruba,成為Karen Aruba?Aruba(阿魯巴,荷蘭屬島)位於加勒比海,陽光與海風,以悠閒生活見稱,怎麼與香港和Karen拉在一起呢?

Karen非科班出身,也非從事藝術工作,從香港中文大學英文系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和活動統籌工作。而她最叫人佩服的是,多年來利用公餘時間努力學習針筆素描。她跟阿魯巴的關係,需要穿越時空到1997年,以及回到原始版的獅子山精神,才有分曉。

1997年前,香港人心惶惶,手雕麻將工場一家人張先生,帶着妻子和念小學的女兒,放下工場,移民到阿魯巴,「因婆婆在阿魯巴開餐館,叫我們不如試下去那裏。我記得那時星期一至六都返學,讀荷蘭文及英文,星期日家人就帶我去游水。」

Karen說,「那裏有許多不同人種,生活很悠閒,到處色彩豐富,有One Happy Island之稱」。父母最後沒選擇留在阿魯巴,而是帶着Karen回到香港,Karen入讀小四,父母重開工場,但阿魯巴的生活卻擴闊了Karen繪畫視野:「我很喜歡阿魯巴,也看到當地的華人和香港人一樣,很勤力,95%雜貨店都是華人經營,因為華人願意一天執貨10多小時,也願意星期一做到星期七。但阿魯巴人也羨慕香港人。我們自己不知道,香港有很多新事物,年輕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或事物,發揮所長。」家人就是感到阿魯巴生活元素太單一,對成長中的Karen來說可能不夠豐富,決定回到繁忙多姿的香港大都會。

父親參與創作 尋回自身價值

香港人這麼勤力,有人嘲諷我們是牛。Karen卻說:「甘於過平凡勤勞的日子,又感到舒服,也沒有什麼不好啊!」回到香港,面對過渡,一家人又再勤力做麻將,用機器將橡膠切成條,再切成一副麻將方塊,用手打磨,每一隻雕上不同的鳥花萬筒中發白,上色及送貨。但當千禧年來臨,面對的困難和擔子愈來愈重,像永利街的《歲月神偷》故事。那時,Karen已上大學,因為懷疑自已不是創作人材料,放棄學畫,多愁善感的少女回到家裏就感到工場日漸凋零的氣息,工人和父親都添上愁緒。「我看着家中的機器變賣,解僱工人,看着工具被抬走……」說到這裏她眼睛浸着淚:「好難過,好難過!那些工人和我們做了幾十年,我想做一些東西幫他們,但我不知如何幫師傅延續他們的手藝。」這份心事埋藏心底。出來工作以後,她日漸重拾畫畫興趣,常帶着畫板在街頭巷尾畫畫,麻將工場結束的場景逐漸湧上心頭:「我問自己,為何不把麻將工藝畫下來。」她的第一個插畫用品系列正是「How to make Mahjong」,放在尖沙嘴一家推廣本土作品的小店出售,結果很受歡迎,非常鼓舞。

Karen說,父親亦因為參與麻將創作,找回自己的價值:「我也想大家留意香港人的手藝,如裁縫、鞋藝、做糖等。坊間其實仍有少數手雕麻將高手,我支持他們,也是幫助他們保留自己的故事。」

■給香港的話

「年輕人要怎樣才找到自己的方向?我沒有機會在大學接受正統藝術訓練,我的畫,全都是自學。買一大堆書來看,去YouTube跟課程,去看不同畫家和展覽,上相關社交網站交流,就是要找自己擅長的東西走下去。」

■Profile

張凱欣(Karen)

插畫師,擅長針筆素描,筆名Karen Aruba。自小熱愛畫畫,中學曾以為自己沒天分,大學修讀英文系,出來工作後,仍然愛畫畫,平日從事活動籌劃的她,周末愛拿着畫板到河邊或公園畫畫。2015年創立自己的插畫品牌Travel with Pen & Colour,以旅遊及社區生活為創作靈感,起初在一家本地作品的小舖寄賣,主要系列為懷念家族手雕麻將工場的「How to make Mahjong」。2017年被貿發局發掘,邀請參與DesignInspire展。2018年,Karen父女檔和康泓數碼圖像合作創作「藝遊四方城」手雕麻將禮品,屢獲殊榮,包括2018年「香港智營設計大賞」。 首次個展「不一樣的探索:九龍城×阿魯巴」將在3月23日至5月1日在PMQ展出,同場並展出手工麻將工具。

文:朱一心

編輯:廖偉龍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物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