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遊心得:先選內地或台灣 免除時差言語障礙

文章日期:2019年03月16日

【明報專訊】1. 地點:由近至遠

若初次與甚少出門的「長老」外遊,建議先挑戰鄰近國家或地區試水溫,例如內地或台灣,可免除時差及言語障礙,再逐步挑戰其他遠程國家。曾與父親遠遊歐洲的查花認為,如若「長老」年過六十,其實不便去太遠的國家遊玩,「坐飛機本來就辛苦,到埗後還要適應Jet lag(時差)」。如果真的要選擇到世界另一邊遠遊,最好就給他預備更多時間休息,調整生理時鐘。

2. 住宿及行程:早安排忌即興

長輩大多習慣早起,貼心的「導遊」最好把行程預設成「早出早歸」的節奏。部分人會選擇住酒店,讓爸媽或祖父母先享用早餐或酒店其他設施,自己趁機多睡兩小時。Wendy則認為民宿(或Airbnb)也是好選擇。由於旅程中已經日見夜見,若是一人一房則可為自己及媽媽帶來獨處的時間,減少衝突情况。

年輕人總喜歡即興,往往逛完一個地方再準備下一站行程,餓了才尋找餐廳用膳;但長輩在陌生地方難免緊張,及早讓他們知道行程可令他們安心。查花提議預早在起行前開「茶會」,讓長輩了解每天的行程及往返時間,遊玩時會更放鬆。Wendy亦補充,由於長輩出遊經驗較少,行動未如年輕人迅速亦易勞累。除了不能安排過多節目,亦要記緊勿做deadline fighter,別讓老人家膽顫心驚地趕行程。

3. 體貼照顧:適時休息

老友記體力有限,亦常要如廁,安排行程時,最好要有coffee break及toilet break,讓他們可以適時休息。Stephy及Conrad就分享說:「老人家可能會因為怕去廁所會增添大家麻煩,而寧願少飲少食。最好預先講解前往下個目的地所需時間,讓他們有心理準備。記得要說得婉轉而有技巧,別讓老人家覺得尷尬或自責成為負累。」

4. 膳食:準時食飯合口味

與長輩外遊記得必須要準時食飯,即使是去夜市「掃街」前都要先食正餐,在用膳時再提醒留肚之後再食。Stephy提醒,記得提早預約餐廳,更別為了嘗人氣餐廳而讓老人家一起耗時排隊,「他們會被悶壞,亦經不起如此折騰。更重要的是大多長輩都分不清人氣餐廳的特別之處,排隊實在不值得」。

查花曾經與父親到西班牙,印象最深的是「父母總說無所謂,但在餐廳翻遍餐牌還是選不到心水餐點」,這才發現無論到何地旅遊,都要記得遷就長輩的口味,並事先搜尋幾家中菜館以備不時之需。她又補充其實逛街市後回到民宿自煮也是好選擇,「不少長輩都是慳家一族,總覺得外出用餐貴夾唔抵,自己落廚總能切合個人口味,最易得父母歡心」。

5. 自我心理調節:陪玩非自己玩

一趟旅行能為大家創造美好回憶,但亦可能產生摩擦。查花認為調節心態非常重要:「不要當成自己去玩,要當作陪玩。帶父母去旅行是想他們開心,自己想玩的話大可以再去多次。」Wendy亦嘗試把去旅行比喻作煎牛扒,提醒大家要學習取得平衡,「我們並不需把牛扒煮得完美,把行程安排得滿滿的。最重要的反而是兩個人一起煮出一塊兩人都滿意的牛扒,製造一段兩人都快樂的旅程,這才是與家人去旅行的精髓」。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人生下半場

RELATED